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六年前,受到万亿资金追捧的准东地区,曾被当地政府和入驻企业“描绘”为新疆主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然而,今年1月《经济参考报》记者重返准东,见到的却只是简单的挖煤、卖煤,这片蕴藏着丰富宝藏的荒漠,还没有发展成资源转化的基地,却先沦落成为廉价售卖煤炭的“集市”…… 准噶尔盆地东部从阜康市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之间有一条狭长地带,即准东地区,它东西长约220公里,煤炭资源预测储量高达3900亿吨,目前累计探明储量为2136亿吨,号称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由于埋藏浅,准东地区已开发的煤矿几乎都是露天煤矿。 目前,国内几大电力龙头企业以及40多家国内煤炭行业重点企业全都汇聚与此,从事煤炭开发。有的企业只拥有六七平方公里勘探、开发面积,有的则拥有几十平方公里,各个企业驻地间相距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不等。尽管当时进驻的企业都承诺“边建设、边恢复环境”。但是在具体开采过程中,大面积粗暴开挖行为破坏了地表及植被,开采与治理并举成了一句空话。 这种以牺牲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为代价的“开挖”行为,没有带来人们期望的经济回报。尽管眼下天寒地冻,正是用煤旺季,而有“黑金”之称的煤炭在这里的售价只有每吨100多元,远远低于周边地区320多元的市场价。每到夏季,这里每吨煤只卖四五十元,碎煤的售价甚至不到10元,还不及砂石料的价钱。 能源基地沦为廉价煤市,让我们痛心更让我们震惊。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越开采越少,用一点就少一点。为此,在开采的过程中一定要开发与保护并举,开发与治理并重。但是,一些企业为了个人或集团的眼前利益,不顾当地环境和资源紧缺,过度开采、过渡破坏植被,不但浪费了国家有限资源,也使煤市价格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希望国家能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力度,对一些不按要求开采的企业,从重从严处罚,做到有计划开采,按要求开采,把开发与治理当地环境结合起来,确保能源基地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当地政府部门也要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能源基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