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政夭折背后的地方焦虑
2012-02-14   作者:徐立凡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只实施了三天,被外界视为“龙年救市第一枪”的芜湖楼市新政即宣布暂缓执行。买房免契税并给予特定购房者政府补贴的好事儿,事实上等于夭折。
  一个三线地方政府的楼市政策之所以引人关注,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新政本身成了地方政府测试楼市调控政策宽紧的压力表,透过地方政府的“吃螃蟹”,人们可以从中判断政策上已经明确表达过的“继续调控”,在落实、检查等方面究竟能执行到多认真;另一个,新政本身的出台,强烈地表达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受楼市调控影响,一些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已经开始窘迫。那么,地方政府怎么办?
  住建部约谈,新政三天就落幕明确表达出了这样的政策意志:至少到目前,楼市调控和变相救市之间,没有缓冲区,没有灰色地带,既定调控政策迄今没有软化或微调的可能。这个回答不仅是针对芜湖的,其实更是针对其他一些处在观望期的地方的。
  就建设一个符合国情的、多层次的住房体系的角度讲,这个答案无疑是正确的。商品房市场不可能成为住房市场的唯一依靠,只有保障房与商品房体系并立,城镇居民的居住权才可能实现基本满足。尽管在现有设计中,地方政府通过向商品房市场出让土地可以更容易获得较充沛的资金,而建设保障房的利润预期要低得多,但是,从满足居民的居住权这一基本权利出发,居民的居住权是比地方政府利益更大的利益。芜湖新政夭折实际上是对这一点的强调。
  尽管最终结果再次发出了强烈的调控信号,不过,并不是阐释了所有的问题。芜湖楼市新政的尝试,还发出了其他信号:一是让地方政府脱离土地财政的难度很大。如果不是因为土地为地方政府财政提供了最大价值,就用不着出什么新政。而地方政府离不了土地财政的事实本身,也提醒着坚持楼市调控的难度有多大。地方政府、投机(投资)资金、刚需,都可能成为软化调控的因素。二是地方财税体制改革有多迫切。如果地方政府拥有稳定的、可培育的财税来源,那么就犯不着在土地财政上这么焦虑和执着。土地价值对于地方政府资源调配、政策拟定方面的过大影响力,就可以弱化。只有出现了这种弱化,楼市面貌才能出现基本改观。
  芜湖新政夭折不代表所谓“救市”冲动的夭折。当认真执行调控的答案浮现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生,即地方政府拿什么补缺。这个问题,是向财税体制提问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芜湖“热气球”探出中央决心 2012-02-14
· 从芜湖救市新政叫停说起 2012-02-14
· 芜湖房地产新政暂缓执行 2012-02-13
· 芜湖:千年“鸠兹” 一朝展翅 2011-06-0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