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对接”长远危害市场健康
2012-02-14   作者:杨志荣(安邦咨询研究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国进民退”浪潮近年不断涌动,这从各地乐此不疲的“央地对接”现象就可见一斑。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央企入皖投资1.8万亿元的消息。截至2011年底,88家中央企业累计与安徽签约项目714个,总投资18407.59亿元,已有398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规模为10060.89亿元,其中已有79个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人员10428人。
  安徽并非个案。实际上自2009年以来,央地对接现象越来越流行,尤其是2011年,央地项目对接活动更是此起彼伏。2009年2月,江苏与央企签约投资达2220亿元,2009年9月辽宁签约4018亿元,2010年3月启动的央企入滇战略实施一年来也协议引资3206亿元,2010年9月光十大央企协议投资山西就多达5000亿元,2010年12月贵州签约3000亿元,福建签约8464亿元,2011年3月甘肃签约11461亿元,2011年4月广东累计签约2.539万亿元,2011年6月黑龙江签约1283亿元,河南签约2900亿元,8月新疆签约7000亿元,2011年9月湖北签约5200亿元,2011年10月湖南签约7690亿元,四川签约1293亿元,11月河北签约6700亿元,江西签约1433亿元,12月浙江签约4800亿元……如此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短短两年,中央企业与各地协议投资金额便超出了10万亿元。各地纷纷向财大气粗的央企大佬们抛出橄榄枝。
  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底央企总资产27.8万亿元,净资产10.5万亿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8.4%,总资产回报率约3.2%,赶不上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然而,如因此质疑央企的投资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央企具有强大的行政资源和贷款能力,因此尽管央企已经垄断了2/3的国内资产,但扩张依然没有停止,在各地圈地拿项目占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丝毫无惧宏观紧缩,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央企的贷款依然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为维持经济发展,宏观越是紧缩,各地越是热衷于傍央企。
  地方政府傍央企,虽然从地方投资和地方经济的角度可以理解,但放在全国、放在市场经济建设角度来看,则有很大的问题!央企能拿到特殊资源(政策、项目审批、资金等),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资源的畸形集中,进一步加剧“国进民退”。现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再加上民营企业大量萎缩甚至死亡,未来的中国市场将更加单一。想想今后的情景,未来的市场如果都是傍国企、傍银行、傍垄断、傍政府,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市场吗?
  央企大肆扩张,直接的不利后果至少有三个。一是将打压民营经济加剧就业危机。央企大多为资本密集型,拉动不了多少就业。在安徽714个央企合作项目中,已经完成的79个项目仅解决了1万人就业,这意味着全部1.8万亿投资也只能解决10余万人就业。二是最终将引发中央与地方的紧张关系,当下央地对接只是地方为避免宏观紧缩的应急之举,在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的地方,已有主动挑战央企的案例。2011年年中,山西就砍掉了很多央企投资的项目。三是央企将成宏观调控尾大不掉的利益集团,央企越强大,宏观调控越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芜湖房地产新政暂缓执行 2012-02-13
· 芜湖市政府称房地产新政被误读 并非“救市” 2012-02-11
· 房地产精细化经营将成趋势 2012-02-10
· 温家宝强调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2012-02-01
· 我国房地产贷款增速总体回落 2012-01-3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