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合作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和,不仅对中美双方有利,更对世界有利。美欧有尽快摆脱金融危机重新复苏的诉求,中国也有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的矛盾与困扰,世界更是面临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危及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而解决这些,都有赖于国际的合作,有赖于中美等国的鼎力携手。” 要给中美关系画一个素描,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自1978年建交以来,两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就一直在波折中前行。分处东亚和北美大陆的两个大国,在34年的正常化交往后,储备的不仅是美元和人民币,还有数量不菲的“互信赤字”。 促使这些“赤字”积累的,既有历史的纠葛,也有现实的纷争。在美国的话语里,中国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是国际政治格局调整时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残存着那个曾经的意识形态对手的影子;而在中国的描述中,美国是经济发展的榜样,是先进技术和资金的来源地和庞大的市场,同时,霸权的美国还常常仰仗全球第一的军事实力,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中美既有相互靠近的充分理由,又有彼此交恶的藉口。中美两国分别活在对方的镜像里,合作着,又争吵着。 这似乎表明,中美关系堪称复杂,“互信赤字”的累积其来有自。不过,这些亦真亦假的描述还是告诉我们一个基本判断:中美关系乐观大于悲观,合作多过分歧。也曾有学者对此乐观地判断,中美关系“和而不同,斗而不破”。其实,这些判断,某种程度上也正代表着中国近些年来处理对美关系时的主流声音。 然而,从近几年尤其是这波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现实看,中方的想法越来越接近于一厢情愿。在中美之间,美国显得攻击性更强,频度更密,原本即处于守势的中国,更是为了防守四处奔波,捉襟见肘;在经济上,美国更倾向于采取保守主义的策略,采用强压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等策略,给中国施加影响从而换取更多利益;政治和军事上,美国借“重返亚太”编织针对中国等国的包围网,已对中国几成合围之势;此外,美国还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国奉行孤立主义。 美国的这种种表现,让原本脆弱的中美关系愈发紧张,近期中俄联手否决西方国家提出的叙利亚决议案,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一紧张关系的投射。诗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紧张只会带来更紧张。美国的过激举动,只会让中美乃至更多的国家陷入“安全困境”而难以自拔。在中美之间,以及在美国与世界之间,横亘着太多的似是而非的判断,误导着决策,甚至影响着世界的走向。美国罹患上了“大国恐惧症”,因担忧自身地位的衰落从而进退失据。 最似是而非的判断是,美国将说“再见”,中国将“统治”世界,资本主义正在面临失败。尤其是近期,资本主义失败论从达沃斯论坛进而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其实,更接近真相的陈述是: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国,不用也不会急着说再见;中国经济尽管飞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依旧很大,中国没有能力也不谋求“统治”世界;资本主义的所谓失败只是金融资本的弊端大暴露和福利制度的破产,资本主义有能力自我修复与完善。 耸人听闻的判断,总是更容易吸引决策者的目光。上述似是而非的假定的后果是,要防止资本主义失败,防止美国被迫“再见”,遏制中国即是正确的战略选择。美国不少政客似乎都倾向于认为,一个受遏制的中国更符合美国利益。这些观点,恰恰来自镜像中的虚幻推断,不真实也不客观,并对中美关系有害。 而事实是,中美的合作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和,不仅对中美双方有利,更对世界有利。美欧有尽快摆脱金融危机重新复苏的诉求,中国也有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的矛盾与困扰,世界更是面临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危及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而解决这些,都有赖于国际的合作,有赖于中美等国的鼎力携手。 西谚说,“As
a man sows,so he shall
reap”。中国民谚也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美两国都有义务摒弃丛林法则,以诚和善对待对方,对待世界,找回互信,共谋发展。这些,相信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在美国白宫会晤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奥巴马总统,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