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是一种以个人或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模式,贷款金额一般在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通过小额信贷的模式将资金引入实体经济,解决的不仅是这个群体的融资难题,还能极大地激发其创业的热情,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效改善这一群体的发展面貌。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城市信用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信贷余额为437亿元,同比增长52.7%,仅此已现小额信贷需求之迫切。 要有效发挥小额信贷服务实体经济作用,金融机构就需要密切留意客户贷款需求的变化。以农村地区的小额信贷业务为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已经开始从简单的生产、生活需求向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由零散、小额的需求向集中、大额的需求转变;由传统耕作的季节性需求向现代农业的长期性需求转变,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金融机构应当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走进小微企业,走近农民,了解他们的贷款特征。 同时,金融机构还要加快服务方式的创新,建立一套灵活的贷款营销制度。对于重点客户,可以推广“一站式”服务,在信贷审批、利率标准、信用额度等方面提供优惠,并尽量缩短贷款办理时间。在农户利用资金进行周转期间,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应该允许客户灵活调整还款时间和方式,可以采取按月、按周、按季等额或不等额等方式还款。 再好的制度建设也需要植根于文化的土壤。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土壤不一样,制度的执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努一把力,为小额信贷业务在当地的发展提供积极支持。监管部门可以创新小额信贷统计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跟踪了解小额信贷业务的进展情况,对那些小额信贷业务开展得好、效益持续提高的机构,监管部门可对其增设机构、开办新业务给予积极支持。 监管部门的支持是调动小额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性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需要帮助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增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不难看出,小额信贷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小额信贷要想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尽快形成推动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