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有多重要毋庸置言,既肩负着平抑房价的重任,又具备帮助百姓“居者有其屋”的民生功能。
为此,本月连续几次出现数条与住房相关的消息。央行7日下午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央行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也提出“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
再早些日子,龙年春节假期刚过,住建部已经筹划联合监察部共同对各地方政府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分配开展督察工作。拥有对地方政府各级官员“直接处罚权”的监察部,首次介入了对保障性住房分配合规性的督察。
政府部门对于“保障”保障房建设的力度从未削减,但从长远看,依靠政府的监察和辅助,只能让保障房建设在一定的年份内得到提升,一旦政策放松,保障房建设仍然会因收益过低而被开发商冷落。
真正能让保障房建设成为一个习惯性自觉的市场行为,就要让保障房建设也有一定的利益可图。这一原理不仅保障房适用,任何涉及民生且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的项目均应考虑到这一点。住建部如果做不到全程监控,从买地到盖楼再到销售一手抓,就必然要面临着项目寻找承包商的问题,没有一定利润,开发商不会做雷锋——即使做了,其质量也令人担忧。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央行要求满足首次购房家庭贷款需求中。2011年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部分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或1.05倍。但从今年开始,多数银行将首套房利率调整至基准利率。业内人士分析,首套房贷的利率再优惠的可能性不大,以过去的首套房贷利率可打85折计算,目前房贷的基准利率为7.05%,3年期的定存利率为5.0%,5年期的定存利率为5.5%,如果执行85折贷款利率,执行的利率为5.99%,基本接近银行的定存利率。银行也不是活雷锋,如非硬性规定,一般不会将自己置于亏本的边缘。
期待人性本善或者商业机构有良心,是一个不符合人性逻辑的想法。尤其是在一个牛奶动辄不合格,汤圆吃出创可贴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关部门也要清醒地看到,利益的驱动加上严厉的监管,远比单纯政府指令有效。
善良地制定一些政策固然对市场导向有很大的暗示作用,但要达到目的最管用的,大概还是“胡萝卜+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