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报企业情况。根据2月1日证监会已经公布的数据,截至1月底,共有515家公司排队上市。如此规模的企业上市,且不说对A股市场的承受能力形成严峻考验,对于一些企业为上市而上市以及如何把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关,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眼下,但凡就企业愿景问及中国的企业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说“上市”。看来,上市似乎已成为中国企业的愿景。实际上,企业愿景是一个企业具有前瞻性的计划或开创性的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指引方针。在西方的管理论著中,许多杰出的企业都十分强调企业愿景的重要性,因为唯有借重愿景,才能有效地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所有人,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顾客满意度的目标。比如微软公司愿景是计算机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使用微软的软件;麦当劳的愿景是控制全球食品服务业;而通用电器的愿景是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在对顾客、员工、社会与股东的责任之间求取互相依赖的平衡。
由此可见,在西方企业家眼里,企业愿景是企业家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个高度概括,并通过市场的效应,及时有效地整合企业内外信息渠道和资源渠道,以此来规划和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原则、企业的精神、企业的信条等,从而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及时有效地通晓企业愿景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使企业在计划-执行-评价-反馈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力度和强度。而且,企业通过企业愿景的描绘,指出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明确界定公司在未来对社会的影响力、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等,对企业有投入和产出等经济利益关系的群体具有产生激励、导向的作用,让直接对企业有资金投资的群体(股东)和有员工智慧和生命投入的群体通过企业愿景的实现感受到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自己的利益和发展也得到保证和实现。所以,企业愿景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而如果仅把上市当成一个企业发展的愿景的话,这个企业家未免有些眼光短浅。
实际上,上市只是成功实现企业愿景的一个平台。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企业热衷于上市也无可厚非。如果确立好企业上市的战略动机,则上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会具有如下的战略意义:一是公司上市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上市后也有再融资的机会,从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来源;二是可以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运行质量;三是公司上市需满足较为严格的上市标准,并通过监管机构的审批上市是对公司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盈利能力的有力的证明;四是股票交易的信息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各种媒介不断向社会发布,扩大了公司的知名度,提高了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有助于公司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市场销售量;五是可以利用股票期权等方式实现对员工和管理层的有效激励,有助于公司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六是公司取得上市地位,有助于提高自身信用状况,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心,使公司在银行信贷等业务方面获得便利;七是上市后股票价格的变动,会形成对公司业绩的一种市场评价机制;八是企业发行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不过,对于当前我国企业如此热衷于上市,其战略动机是否都如上所述,笔者真不敢妄下结论。有些企业热衷于上市,可能就是为了圈钱,而圈钱之后能否扎扎实实实现企业愿景可能就没有动能了。一些公司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随意变更募集资金去向,缺乏企业长远的投资决策目标。像这样的企业一旦上市,将是广大投资者的悲哀。
首先,继续完善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市公司要继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和加强董事会制度建设,健全独立董事的提名、选聘及监督机制,强化独立董事的“决策参与”职能。健全上市公司及高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监督机制;继续规范监事会的产生机制,加大企业所有关联交易、担保事项以及投资决策的审计监督力度,真正行使监事会的监督职权,推进决策、执行、监督等新三会职权的相互监控、相互制衡,加速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民主化进程,为实现企业愿景而努力。
其次,加快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步伐。今年将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一年。相关部门曾提出了“存量发行”的意向,即上市公司原股东在公开发行程序中,出售自己所持股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分割,使发行价趋于合理,同时也将大幅度降低IPO新股上市首日的股票供应量,从而控制住IPO企业大量超募的恶习。但笔者认为,这个办法可能治标不治本。如果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能从根本上解决发行价格太高和发行量太大这两个问题,使A股市场供需关系回归平衡,那么这个改革就会获得成功。
再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严格的退市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已被列为今年证券市场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市场各方对此充满期待。应该说,一套严格的退市制度,是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手段,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有效地发挥证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能使股市规模保持在与流动性相协调的合理水平上。当然,在对原有市场规则进行重大调整的同时,对于怎样避免由此引发的公司退市风险,也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