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需正视农村空心化
2012-02-03   作者:王石川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包含“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等六个部分共23条。(2月2日《新京报》)
  “一粒种子可以产生一场革命;一台机器可以将生产效率提高十倍甚至百倍。”科技进田头,农民乐心头。统计显示,我国目前人均大概只有1.38亩耕地。地少人多,要实现粮食连增,乃至于农民变富,非农业科技创新不可。与此同时,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水平。从国家战略以及农业长远发展看,亦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简言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如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无疑恰逢其时,正如农业部新闻发言人陈萌山所称,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每一项宏大叙事的落地,都需要人来完成,农业科技创新毫不例外,不同于其他行业,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人员匮乏的困境。
  一是农业科研缺乏人才,尤其缺乏领军人才。有人总结道,在不少地方,农业科技人才呈现“老少低差缺乏”的状态,即农业科技人才年龄偏大,人员数量太少;文化程度较低,科技整体素质较差;服务职能缺位,后继乏人。此外,缺乏高端人才,比如某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缺乏学科带头人、高学历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6.2%,这与一个省级科研院所的发展目标要求相距甚远。一方面是领军人才少,另一方面却流失严重。如此一来,自然就会导致农业创新成果供给不足,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较多。
  二是农技推广人才匮乏。农业科研人才研究出了新成果只是第一步,最需要的是推广,否则只是字面意义。但令人不安的是,农技推广人才也适应不了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统计显示,我国农业科研人才6.3万人,农技推广人才56万人。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透露,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县乡一级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都处于“网破、线断、人散”局面。
  最不容忽视的则是当前农村已经出现了 “谁来种地”、“谁来养猪”的现实问题。笔者春节回乡村过年,发现不少外出打工的乡亲并未回家过年,村里人口稀落,与少年时的热闹记忆大相径庭,而且外出打工者不回家过年不是始自今年,也不只是笔者所在的一个乡村。说到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农村空心化现象。新华社曾报道,山东潍坊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原本140多人的村子,如今就剩下10个老人,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8岁。如果乡村留守的只是老人或孩子,土地怎能不抛荒?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1%,农业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
  可以说,农村空心化比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缺乏更可怕,如果无人种地,农业科研成果再丰富,又有何益?如果农村空心化,农机推广人员再有推广能力,也不能总让农村留守老人拖着衰朽之躯下地干活吧?
  今年的一号文件已经提出,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这就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然而,仅从待遇留人还不够,据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偏少的原因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不畅和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当然,农业科技创新绝不能只盯着农业科研人才和农技推广人才,必须重视谁来种地的诘问,也必须正视农民“无工不富裕,不进城打工没出路”的现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2-02-02
· 一号文件明确五大农业科技制高点 2012-02-02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下发即将正式公布 主打农业科技 2012-01-10
· 中央一号文件主打农业科技 2012-01-1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