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公布的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数据表明,金融机构较好地把握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贷款增长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优化信贷结构,是银行业机构保持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些经济指标已在全球同业中名列前茅。但也要看到,当前银行业还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信贷的结构性风险还比较突出。比如,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继续扩大生产,银行也在相应地增加信贷投放并形成新的不良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 优化信贷结构,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中小企业、“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获得的信贷资源仍显不足。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就要求金融机构大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将信贷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优化信贷结构,也是银行业机构加强风险防范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总是优先为大企业客户发放贷款,在贷款集中的同时风险也相对集中,每一笔不良贷款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一些银行还把更多的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使得房地产贷款占比不断增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风险防控的难度。优化信贷结构,有助于商业银行在拓宽盈利渠道的同时分散信贷风险。 从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来看,信贷投放有增有减,投放节奏更加均衡,投放领域也更加合理。在“增”的方面,中小企业贷款增加3.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8.0%;“三农”贷款全年累计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多增790亿元;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全年累计增加1751亿元,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50.1%,比年初水平提高31.7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全年累计增加149亿元,同比多增32亿元;助学贷款全年累计增加64亿元,同比多增18亿元。 在“减”的方面,房地产贷款2011年累计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少增7704亿元,全年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7.5%,比上年水平低9.4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持续减少,既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成效,也是商业银行在既定信贷总量的前提下优化信贷结构的重要表现,有助于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新年伊始,各地发展热情高涨,投资冲动较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资金规模管理和结构调整,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为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央行2012年工作会议要求,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着力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加大对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具体来说,要做到“有扶有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另一方面,更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不断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