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听证如何压缩“公开泡沫”
2012-01-31   作者:范正伟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将成本数据原封不动公示”、“咨询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由专人回复”、 “政府雇员不能当听证会普通市民代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广州市围绕水价的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关注,也获得了普遍好评。
  就像中国足球、央视春晚,尽管是老话题,但公共产品价格的每一丝变化,都能触动公众的复杂情感。仔细分析广州的创新举措,既是中央公开要求的落实,也是对当前部分社会焦虑的回应。
  与立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领域的听证相比,涉及水、电、气的价格听证,受到公众的格外关切。这既是由于资源价格调整关乎每个人的利益,也是因为此类听证会每每成为“听涨会”,甚至伴随着“听证专业户”等传闻,被质疑为“公开作秀”。
  公允地说,在物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资源价格的上涨也在情理之中。对于这一点,相信只要不是“天然反对派”,都能接受并理解。事实上,一些听证会之所以遭到质疑,甚至听证主持人被扔矿泉水瓶,也并非只是因为涨价。
  就此而言,价格听证会究竟是“逢听必涨”还是“逢涨必听”?“听证会专业户”的背后到底是“内部指定”还是“无人报名”?如果不从听证会本身出发,对类似问题的争论只能是雾里看花、难有定论。
  从计划年代的“关门定价”到今天的“开门论证”,听证会的初衷就是通过扩大公众参与,提高政府定价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既然是民主机制,就要允许有“意外”,而不能搞“主题先行”;既然作为“民主训练场”,就应该鼓励各种表达。我们不妨反思:那些被质疑的听证会,是否有提前定调子、设框子的嫌疑?那些门庭冷落的听证会,是否是公众用脚投票的一种无声抗议?
  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领域,每个人都是判断者。提升价格听证的公信力,固然要提倡公众积极参与、理智表达,更要提高听证制度本身的成熟度。价格听证的前提,是有一本清清楚楚的“明白账”。用详实的数据说话,而不是仅以姿态动人;让群众参与判断,而不能让“自己当自己的法官”。进而言之,无论是成本核算还是听证表决,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机制、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对质疑没有回应,对批评没有改进,所谓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就会成为“权利泡沫”,不仅无助和谐,还会招来怨气。
  “只有把市民的疑问解释清楚,这样的公开才算是有意义的公开。”对于晒账本,广州自来水公司负责人这样表态。公开从来与质疑相伴,只有全面公开才能消弭公众质疑,只有回应质疑才能提升公开质量,也只有公开与质疑充分交锋才能收获真正的公信力。
  在这个意义上,听证会拒绝政府雇员固然是“矫枉过正”,但比这种努力更重要的是,无论信息公开,还是听证会完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进程中,我们始终要明白石头是什么,而对岸又在哪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公开成本:价格听证迈出公平第一步 2012-01-30
· [关注]网民议汽车三包听证:"售后30天"规定不合理 2011-10-28
· 动车票价应纳入价格听证范围 2011-08-30
· 高铁票价不听证合法性合理性何在 2011-06-16
· 涨价不听证:不要遮羞布的裸奔 2010-12-1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刘远举:抽签或可解决春运售票难题·[思想]高连奎:福利国家经济反而更高效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