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上海市质监部门近日对在上海生产、销售的毛针织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发现,包括H&M在内的知名品牌质量不合格。据记者调查发现,H&M已连续两年登上服装质量的“黑榜”。继2010年7月上海质监部门抽检发现H&M一款针织休闲上衣pH值不合格后,今年该品牌再次因一款针织毛衣纤维含量项目实测结果与产品标注不相符而登上“黑榜”。 要说这个pH值不合格、纤维含量不合格倒也不少见。笔者统计了市质监部门的网站,2011年一共抽检了14批衣帽领带等服装(不含鞋类),一共有119件商品不合格,其中纤维含量不合格的76件,占64%,pH值不合格的18件,占15%。据质监部门网站介绍,纤维含量的明示是企业向消费者传达产品原料成分的最直接的方式。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多表现为实测结果与标注不相符。 关于pH值,一般健康皮肤的pH值在5.5-7.0之间,属弱酸性。国家标准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pH值在4.0-7.5之间,如果超出了人体适应的pH值范围,将会对使用者人身健康带来影响。 现在在市质监部门网站上可以查到具体的不合格商品名单、标称制造厂家、受检企业、不合格项目,可谓详细。美中不足在于,只有对不合格产品的定性结论,缺少定量数值。如一件衣服标称羊绒50%、羊毛50%,经检测羊绒49%,而与羊绒25%的衣服相比,也许同样是不合格,但性质大不同。同理,也适用在pH值不合格上。相较其他一些地区质监部门网站,上海所公布的抽检结果的详细程度值得称道。但质监部门的信息就算再清晰直白,也往往容易淹没在比特海里。有多少消费者会在消费前查询质监部门的网站呢? 比如,我家最近考虑买一台洗衣机,主要想从波轮洗衣机升级到滚筒洗衣机。纠结的有两点,一是什么牌子,二是要不要买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我们采用多种方法,首先多次到卖场看,摸一摸实物,听促销员介绍,比价格、型号,虽然促销员为推销自己牌子的商品,说话肯定不太客观,但总有可取之处,虽然家电卖场的价格相差不大,但总有不同。其次是问同事和朋友,看看他们买什么牌子的洗衣机,有没有使用烘干功能,使用频率如何,效果怎样。最后是上网看,一上网就发现评论鱼龙混杂,每个牌子都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难辨真伪。也很难看到权威的说法。网上最多可以作为价格参考。最后选定了一款洗衣机,究竟如何,心里也没有底。 “网里看花”、心里没有底,这也许就是我们消费者长期的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