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近年来去日本旅行,让很多中国游客偏爱有加的旅游纪念品已经不再是相机或其他数码小件,而是电饭煲。有的朋友甚至整箱往回托运。 多年前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饭煲生产国,庞大的产能也使得电饭煲价格快速下降,如今一二百元的产品随处可见。但国内消费者却不辞辛劳飘洋过海,花上几十倍的价格搬那重劳什子回国,个中缘由何在?很多用过这种电饭煲的消费者交口称赞:“做出的饭好吃!”据称这些售价从三四千到过万元人民币的高端电饭煲产品都是由电脑芯片控制,在蒸饭过程中会根据不同时段自动调节加热方式和温度,实现对米饭的形态、滋味、色泽、口感和香气的精确控制。而对比目前国内市场上多数电饭煲都是机械版产品,还停留在通过加热把米饭蒸熟的初级阶段。 由日本的电饭煲就不由得想到了日本的保温杯、瑞士的多功能折叠刀、韩国的塑料密封盒、荷兰的电动剃须刀……和国内同类产品比,这些洋品牌的生活消费品价格贵得离谱,比如小小一把瑞士的多功能折叠刀售价动辄几百元人民币,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制造精密、品质过硬。这种质量上的差异并非心理感受,比如笔者的一把瑞士小刀使用了5年以上,依然是锋利如新。 数十年前全民用光荣肥皂洗头洗澡,而今不少人改用洗发水和沐浴露。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国内消费者也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愿意多花钱购买更加精密耐用的生活消费品,遗憾的是,对于这类国货精品的需求,国内企业还是有些视而不见,各地政府发展经济热衷于搞的也多是“高科技”概念的产业升级,于是乎触摸屏、光伏产业、LED、风电等新兴产业的生产线遍地开工,甚至某些行业短短几年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而与之相对的包括生活消费品制造的传统产业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落后产能”,大有被替代被淘汰的趋势。 毋庸置疑,“高科技、新产业”国家支持政策扶持,必须大力发展。但“高科技”并非一定要与“新产业”划等号,传统产业里,即使是成熟的生活消费品同样有用科技改进的空间,中国制造完全可以向中国精造升级。以电动剃须刀为例,荷兰一品牌研发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独立浮动刀头、立体弹性贴面剃须、双层刀片提切等技术,而且其产品设计至今仍然在不断推陈出新,多刀头、可充电、可水洗的新品层出不穷……面对这些国外老师的成功经验,国内企业在生产高质量精品时不仅要有善于模仿偷师的小聪明,更要舍得投入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要有独立研发的大智慧。否则出来的未必是精品,而是山寨,在知识产权上只怕也有瑕疵。 打造国货精品成本虽然不低,但利润空间更高。有统计显示,部分消费者为了产品品质和消费感受上提升5%,有时愿意付出高一倍的价格。前述诸多高品质的“洋货”虽售价是同类产品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国内消费者依然趋之若鹜,说明发展国货精品的市场前途广阔。 而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国货精品依然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前文所述的荷兰的电动剃须刀、日本的保温杯、韩国的塑料密封盒都已在中国设厂,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制造。但制造地常常被忽视,消费者所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洋品牌。而在利润分成上则还是品牌商吃牛排、国内代工厂喝米汤的尴尬局面。为此,在大声呼唤国货精品的同时,应期待更多有实力的中国厂家从代工厂走到前台来。在一批中国大牌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黯然陨落时,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国货精品品牌新星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