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2011年我国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4%,比上年末微降0.10个百分点。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诸多变化,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尽管人口结构的这一变化不可避免的将导致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但是如果机会把握得当,完全有可能成为经济转型的推力,进而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数据显示,2011年末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9‰。更重要的是,未来我国老龄化人口的规模和比例还会较快上升。据人口计生委估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6.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社会今后抚养负担将会加重,居民储蓄率面临下降的风险;同时人口红利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减弱,这都意味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未来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速下降会使得我国过去的高增长方式难以延续,为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带来推力。 如由于新增劳动人口的下降,我国劳动力价格也将面临较快的上涨。2011年尽管经济增速下滑,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却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名义和实际增速都持续上升,从一季度的12.3%、7.1%分别上升至年末的14.1%、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9年名义增长17.9%,也比2010年大幅增长3.1个百分点,农民工的工资月均收入2049元,比2009年增长21.2%,比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尽管劳动者收入的快速上涨短期会压缩企业的利润,但是对于我国促进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改善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而收入分配关系的改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又将带来十分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以2011年为例,当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6%,比2010年大幅提高14.8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的新高。 最关键的做法在于加强有利于扩大劳动力供给的制度建设。当前我国城市化虽然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是农民工未被市民化却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供给。我国农村还有超过1个亿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如果大量的农民工长期不能在养老、医疗、保险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居民能享受到共同的公民待遇,剩余劳动力的劳动供给能力和意愿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大力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也应该成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