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救助的两难:欧盟之困
2012-01-20   作者:陈东海(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自从爆发债务危机以来,希腊多次走到了面临违约和退出欧元区的危急关头。最早的一次是2009年5月中旬,最近的这一次就是从现在起直到3月20日之前的这段日子。
  2009年5月,希腊首次面临债务到期而国债收益率突破20%的险关,自身无法从市场融资,唯有向欧盟求援,但德国国内有反对意见,最终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地方选举败选的代价力排众议,决定救援希腊,才使希腊从违约的边缘走了回来。
  但这次的情形则与过去有所不同。那次只要欧盟成员国政府尤其是德国政府答应出钱就行。但欧元区领导人去年10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协议,为希腊提供规模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救助计划。当时这项协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减记希腊国债,要求银行部门债权人自愿减记50%的希腊国债投资,总规模为1030亿欧元。但是,欧盟和IMF对于希腊的救援却不减记,按当时的重组计划,是将希腊的债务负担削减1000亿欧元。
  要求私人部门减记50%的债务,并把这作为继续援助的条件之一,IMF和欧盟的援助资金却不减记,并且还收取5%左右的利息,这就违背了公平原则。即使不援助希腊,放手让希腊破产,按照2010年希腊债务刚爆发时的债务水平,总债务也不过就2800亿欧元左右,那时候即使希腊破产清偿的比例是50%左右,私人部门承受的损失也不过就在1000亿欧元左右。那样做,不需要公共部门后来填进去那么多的资金,而且按照公司破产的原则和形式,依照市场机制,对于私人部门反而显得公平。因为投资就有风险,私人部门按照市场机制承担风险原本就天经地义。
  按现在的做法,名义上是建议私人部门自愿减记债务,除了上述在私人部门和欧盟与IMF联合体之间制造了不公平以外,还在私人部门内部制造了不公平与矛盾,同时也拖延了希腊问题的解决。根据1月16日的有关报道,代表私人投资者谈判的国际金融研究所(IIF)与希腊之间未能就新债利率等问题达成共识。去年10月欧盟峰会要求私人部门减记50%持有的希腊债权,但是现在的形势可能需要私人部门债权人所持希腊国债净现值的减记幅度提高至接近60%,所以私人部门债权人自愿参与第二轮援希方案的兴趣大大降低,目前私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率已低于75%,低于预期。
  在希腊国债的私人部门二类债权人中,第一类是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他们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参与谈判,有可能在玉石俱焚的威胁下答应减记,但是另一类私人投资机构如对冲基金、垃圾债券基金等,则不会愿意减记,至少是不愿意如此大幅度减记。对冲基金等机构可能握有希腊债权的CDS产品,希腊债权违约,虽然其债权受到损失,但在CDS上却可以得到补偿。所以,这些私人部门如果希望其他私人部门减记而自己得到全额清偿,就足以让目前的谈判搁浅。因此,私人部门减记,但欧盟和IMF的救援资金却不减记,这是不公平的,也会给希腊问题解决制造难度。
  但是,如果欧盟和IMF的救援资金减记,对于普通的纳税人来说则是更大的不公平。对于希腊等国的救援,名义上是欧盟出资三分之二、IMF出资三分之一,但IMF的出资大多数也是来自欧盟各国的贷款,要是减记这些救援资金,无异于让欧盟国家的普通百姓为某些国家的无度开支买单,同时也是为那些兴风作浪的私人部门投机资本买单,纵容未来的道德风险。因为,让欧盟各国尤其是出资大国德国为那些债台高筑的政府买单,其实就是鼓励那些违背欧盟财政纪律推行过度福利的国家。更有甚者,那些私人部门在危机没有爆发的时期,投资希腊等国大赚其钱以自利,而在出了危机后,却要全体欧盟的普通纳税人出资救援,假如再减记这些救援资金,实际上是让普通纳税人二次牺牲自身利益为私人资本买单。
  所以,只减记私人资本,是对于私人资本的歧视,等于是对于私人资本不公正。而假如减记欧盟和IMF的救援资金,那是对于欧盟的普通纳税人极其不公正的事情。只要存在救援,就会有不公正。欧盟现在的麻烦是,这两方面的公正是矛盾的,追求其中一个就要伤害另外一个。目前私人资本与希腊关于自愿减记的谈判已暂时搁浅,如果在3月20日之前还达不成妥协,那么希腊的违约就会成为事实,希腊退出欧元区也是个大概率事件。要真那样的话,那么两年来欧盟救援希腊所耗费的数千亿欧元便打了水漂。
  对于希腊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如果当初就按市场的机制,根据公司法则,该重组就重组,该破产就破产,那就不会徒废时间和金钱,也不会造成新的不公正。
  欧盟和IMF若想强行以“有形之手”来扭转欧洲各国财政和福利制度上的败局,却不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各国的经济和福利制度的痼疾,势必将造成更大的不公正,那必定后患无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欧盟成员国正讨论伊朗石油禁运时机 2012-01-17
· 欧盟抨击下调9个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等级 2012-01-16
· 欧盟抨击标普下调9国评级 2012-01-16
· 匈牙利减赤不利 欧盟拟开罚单 2012-01-1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刘远举:抽签或可解决春运售票难题·[思想]高连奎:福利国家经济反而更高效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