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股票的发行、退市和分红政策。有关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分红问题,一段时间来各方的议论都比较热烈;相对而言,退市制度建设的关注度要小一些。现在相关部门在一次全国性专业会议上将此作为重点提出来,显然是有所考虑的。 在海外老牌证券市场上,股票退市几乎与上市一样普遍。一个典型数据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股票,数量最多时曾超过5000只,现在只有2000只左右。这也就是说,近几年来,纳斯达克市场退市股票远比上市的还多。另外,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统计,如今中国在美国上市的股票中,也已有42家退市或者被无限期停牌。 为什么在海外老牌证券市场,股票退市现象会如此普遍呢?这里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在那里,股票上市实行登记制,也就是原则上符合条件的公司,只要IPO成功,就都能上市。换言之,上市是比较容易的。但监管部门对公司上市后的监管很严,并有强大的市场舆论监管乃至刻意曝光负面信息的机构(如浑水公司)。因此,一旦公司经营发生问题,特别是出现违规现象,就会受到严厉制裁,直至被勒令退市。上世纪30年代,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大规模揭露上市公司不轨行为的“扒粪运动”,很多公司因此落马。 其次,在欧美股市,一般上市公司再融资难度较大,公司上市后的挂牌成本也比较高,因此也会出现一些公司在上市后因为感觉不到多少好处而萌生退意,选择在某个合适的时机私有化。当然,导致公司退市的因素还有很多,有的出于对企业发展因素的考虑,有的是由于股价的原因。通常,这种主动退市,或者是退到场外市场交易的公司,数量会占到所有退市公司的约四分之一强。 另外,对股票流动性和交易价格的明确要求,也使得一些公司因为无法满足相关指标而不得不退市。在美国股市,股票换手率通常并不高,那里也没有炒绩差股的偏好,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就会出现股票乏人问津,股价极度低迷的状况,这就很容易触发退市机制。如今大名鼎鼎的网易,当年就曾因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而遭遇退市危机。 应该说,一套严格的退市制度,是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对登记制的必要补充。唯有这样优胜劣汰,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证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能使股市规模保持在与流动性相协调的合理水平上。经常有人会提到,美国股市有这么长的历史,至今才几千家上市公司,觉得它扩容太慢,新股上市少。其实,美国股市扩容并不慢,股票IPO也很活跃。光中国每年就有上百家公司在争取去那里发行上市。而正因为有了严格的退市制度,逼迫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公司退市,才使得其市场规模不至于过度膨胀,保持着相应的活力,有足够的余力接纳新公司。这就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退市制度在稳定其运行,并促进其发展上所起的作用有多么非常重大。退市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上市。 反观沪深股市,尽管名义上也有退市安排,但却很少有上市公司被真正退市,大都在停牌期间被资产重组了。当然,这里也有客观原因,譬如新股上市实行核准制,这使得上市资格成了具有实际价值的“壳资源”,各方面都有保“壳”的兴趣与动力。这样做,固然是大大降低了退市的比例,但在客观上也就淡化了对质量不佳公司的威慑力,同时也给市场发出了鼓励炒作绩差股的错误信号,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 创业板退市制度即将出台,明确不支持被停牌的公司搞资产重组、借壳上市,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完善退市制度已被列为今年证券市场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市场各方对此充满期待。诚然,这是对原有市场规则的重大调整,怎样避免由此引发市场震荡,实现平稳过渡,也是相关各方面不能不认真考虑的。但不管怎么说,管理层理当像重视新股上市那样重视不符合条件公司的退市问题,投资者也必须要有对于公司退市风险的高度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