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排放的PM2.5在空气中存在多年,为什么现在才成了社会热点? 1月上旬,北京市环保局公布PM2.5研究性监测的历史数据。200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100—110微克/立方米,2005年降至80—90微克/立方米,2010年为70—80微克/立方米,10多年来,北京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10年前北京PM2.5浓度比现在高,但是没几个人关注它,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可见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 总体来看,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确实在一步步提高。可是,空气污染厉害的时候人们意识不到,现在空气质量比过去好,人们反而“穷追不舍”,这又是为什么? 分析环保意识提高的原因,常听到两种说法。一是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开始逐步关注环境问题。二是认为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关注环境问题。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并且互相关联。 归根到底,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一部分。一方面,环境质量像木桶的短板,人们其他方面的生活质量再高,总的生活质量也会被这块短板拉低水平。另一方面,人们在追求生活质量上档次的同时,对环境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过去不当回事的环境问题,现在难以容忍。 细究起来,不同的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的原因并不相同。 有些人的环保意识,是在比较中提高的。经常出国的人,对比发达国家的环境,发现人家那里天蓝水清地干净;城市居民到山区游玩,觉得空气比城里清新许多。原来以为自己居住地的环境还可以,一比比出差距,就有了更高一层的环保意识。 有些人的环保意识,是在深受其害中提高的。过去,许多地方的铅蓄电池企业建在村里,村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一些儿童身体不适,经检查是血铅超标,村民开始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当地政府关停、整改铅蓄电池企业。许多农民的环保意识是用健康受损的代价换来的。 无论环保意识是怎么提高的,都离不开对真相的认知。比较之后、受害之后,人们就要追寻真相,原本被蒙在鼓里的人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了清醒认识,必然提出新的诉求。这些年,城市居民觉得空气质量没有政府部门说得那么好,这一质疑就是环保意识使然。人们不断质疑,促使专家说明PM2.5与灰霾的关系,促使环保部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PM2.5和臭氧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促使北京等大城市纷纷表态要在今年实施监测。 然而,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并不等于自己的行动也能跟得上。有人质问环保官员,现在空气污染这么厉害,你们为什么还不公布PM2.5的数据,你们为什么不治理?不能说此人的环保意识不强,但这么说好像治理污染与自己无关。 环保意识提高是好事,把它固化为“享受好环境是我的事,防治污染不关我的事”就很成问题。每个人既有享受好环境的权利,也有维护好环境的义务。除非不吃不喝不住房子不坐车不享受现代化的成果,否则许多环境问题都与个人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问清楚“为什么”之后,更应该考虑“怎么办”,这样的环保意识才真正称得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