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人口调控”是理念的进步
2012-01-19   作者:新京报社论  来源:新京报
 
【字号
  2012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区分“城市服务管理”和“社会建设”,并注明“服务”和“管理”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而对于今年的人口工作,此前四年的“人口调控”四字消失,代之以“人口服务管理”,而管理模式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新京报》1月18日)
  沿用多年的“人口调控”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消失,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近些年来,“人口调控”成为官方话语的一个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各种文件和表态中。不过,调控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北京的人口调控目标一次次被突破,一些区县意在削减低端劳动力需求的措施,也曾引发了许多争议。
  “人口调控”,其实是“全能政府”思维的表现,然而,30多年来的发展早就证明,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对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作出事无巨细的安排。
  实际上,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多少才算合理,很难人为作出精确测算。因为人口流动受市场规律的支配,一个城市既然能流入那么多人,这些人大多都能在这个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自食其力,就说明这样的城市人口规模有其合理性。
  所谓“低端劳动力”、“低素质人口”,实际上是个假命题。一个城市的就业人群分布,取决于其产业的结构。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功能定位,以及日益发达的第三产业,必然要吸收大量中低学历劳动力,这不是仅仅靠行政调控就能削减的。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但产业再怎么升级,基础服务性岗位永远是“刚性”的存在,包括家政、保安、服务员、营业员、商贩、护工……所以,要想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减缓北京人口膨胀速度,需从改变城市功能定位、产业政策、分散资源配置着手。人口都是跟着资源走的,城市如果定位于“全能”而不是量力而行,有取有舍,必然有着巨大的就业空间,人口缩减就很难实现。
  当然,我们得承认,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确实带来了种种问题,如资源紧张、交通拥堵、治安恶化、医疗、教育不堪压力等。不过,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难道仅仅是“人多”吗?恐怕城市管理和服务意识的滞后,城市发展和规划理念的失误,更需要检讨。
  需要强调的是,自由流动是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人口迁徙并非盲目的现象,它是公民理性的选择。在城市化演变过程中,劳动力向大中城市集中,是无法扭转的客观规律,明智的城市政府,会通过自身的改革,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去主动适应,而不是人为地进行阻挡,拖延社会进步的步伐。
  “人口调控”淡出,首提“实有人口”,明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些显示出,北京的外来人口政策正朝着公正、平等、开放迈进。希望这样的转变,尽快从纸面落实到行动上,让公民“同城同权”不再是梦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