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召开的两会,对2012年经济发展进行了定调。 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的广东释放出强烈信号: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这个经济大省正在摆脱对速度和总量的“崇拜”——2012年广东GDP增速预期为8.5%,比上年同期预期增速下调了0.5个百分点,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冲击的2009年持平。 另一个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提出,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告别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10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同样,首都北京2011年上半年GDP增速排全国倒数第一位,2012年北京制定的目标仍是GDP增长8%左右,远低于“十一五”年均11%以上的增速,也低于绝大多数省份。 除了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主动“减速”同样引人关注。在西部地区处于“加快”“率先”之势的重庆市2012年预计将GDP增速从16.5%调降到13.5%。据专家预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原则之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在7.5%左右。 “减速”,源于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无论是对就业问题,还是对我们的宏观调控都会提出新的考验,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首先看到一个事实——无论是8%,还是7%,这样的增长率并不低,可以说仍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打个简单比方,在总分100分的考试中,一名优秀学生每次都能考到满分100分,但近几次都只考到98分或者95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他不优秀了,因为他仍然处于很高的水平。去年三季度,美国、欧元区经济增长分别预计增长2%和0.2%,均低于2010年同期2.5%和0.4%的增长率。而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速是9.4%。相比世界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一枝独秀,令人刮目相看。 “减速”,更来自中国经济自身主动调整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很多城市已走过了做大总量、赢得速度就是赢得机遇的发展阶段,单纯追求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符合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GDP规模增长只是评价经济水平的指标之一。或许,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至8%,但是这个8%很不一样,它质量要好,水平要高,内涵更丰富。 “减速”,必然有牺牲。靠消耗资源能源大举投入上项目、靠高价卖地增收、靠高房价和多卖房增税、靠多卖汽车拉动消费,这种粗放式增长已难以为继。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重庆钢铁集团在重庆主城的生产线全面关停,整体迁往远离主城的渝中城市长寿区。重钢的搬迁,尽管让当地面临着GDP负增长、财政收入锐减、社会负担加重等特殊困难和矛盾,但是搬迁后当地产业结构却获得了“腾笼换鸟”的宝贵机遇。同样,过去一年,北京市机动车销售量下降44.3%,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左右,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下降11.3%。北京牺牲了增长速度,但得到了企业效益提高、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城乡协调发展、能源消耗下降的成果。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更是必须的。 “减速”,更会有收获。淡化经济总量指标,更加关注经济转型与民生民意,这样的转型将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竭动力。以陶瓷建材和工业制造闻名的珠三角城市佛山将2012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设为10%,为近9年最低,发展重点则放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之上。北京市两会确定,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52.9亿元,增长16.2%,并优先增加对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其中教育支出291.2亿元,增长20.7%;医疗卫生支出94.4亿元,增长2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比较注重做大蛋糕,直到近几年越来越注重分好蛋糕。而无论是做大蛋糕还是分好蛋糕,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蛋糕本身的质量。如果蛋糕质量不合格,做得再大,分得再好,都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是低水平的公平。做好蛋糕,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无疑是关键所在,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真谛与旨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