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减少表明资金流向回归常态
2012-01-16   作者:易宪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易宪容

  央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8万亿美元,比11月末的3.22万亿美元减少397亿美元,而比三季度末3.20万亿美元亦减少206亿美元,出现了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13年第一次外汇储备环比下降。加上国内外汇占款已经连续三个月负增长,这是否反映了国际资金已逆转了过去不断流入国内市场的大势?或是外国流入中国的资金开始撤出?这是政府、企业及个人投资者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
  外汇储备持续13年快速增长,让我国成为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积累最多的国家。近些年来,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一直是困扰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问题,政府也一直在寻求好的管理办法及投资渠道。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外汇储备减少,并非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只是表明资金流向开始走向正常而已。
  其实,目前外汇储备微降和外汇占款负增长,影响都很有限。比如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只是令外贸企业及个人结汇减少;受欧债危机影响及美国经济正处在复苏之中,跨国企业的资金从中国撤回也是正常;进出口贸易顺差减少及欧元快速贬值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出现负增长。
  而外汇储备保持13年快速增长,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困扰却是毫无疑问的。而且一种经济现象能够持续13年不改变,本身就是个问题,因此检讨出口依赖性经济发展战略及人民币汇率政策,只是符合逻辑的必然选择而已。当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开始转变时,外汇储备增长减少当然也属正常。
  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及外汇占款的负增长并非意味着外国资金恐慌性地大规模撤出中国。一是在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全面放开的背景下,外资不可能出现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恐慌性撤出,它的流出面临着不少障碍;二是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下行的风险,但笔者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保持9%左右的增速其实不难。而对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情况来说,9%的增速也是绝无仅有的,外资没有大举撤出中国的理由。
  尽管国际市场有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但是2012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然会大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我们应该看到,就当前的经济形势而言,泛滥的资金适当流出对当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反而是利大于弊的。首先,外汇储备减少可逐渐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特别是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民主与共和两党为了争取选票操弄人民币升值议题估计是常事。因此,对于人民币汇率,把握人民币升值的底线仍是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而外汇储备负增长就可弱化美国在政治上操弄人民币话题的理由。
  其次,如果随着外汇储备减少有适量的外资流出,它不仅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的冲击与影响,反之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真正转向服务实体经济。因为,早几年不断流入中国的外资,并非进入实业性投资,而是流入不同的资产市场。当这些资金撤出中国后,不仅有利于理顺国内资产市场,有利于国内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向,而且也有利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及理性回归。
  再次,外汇占款的负增长更有利于理顺货币政策并向常态化发展。我们应该看到,早几年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央行不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来冲销。这不仅容易导致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而且也弱化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外汇储备及外汇占款的负增长自然为央行货币政策灵活调整提供更多的空间。
  总之,外汇储备增长减少并非是外资恐慌性撤出中国,媒体不必对此过度解读及把其信息无限放大。它可能只是进出流动的资金向常态复归。而且在这种态势下,外汇储备及外汇占款负增长是利大于弊,而不是弊大于利。政府要密切关注这种进出资金流向的变化,以便有更多的预案来应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投分拆”能否成外储管理体制改革新起点? 2011-11-18
· 蒙代尔:中国外储可考虑在全球直接投资 2011-09-28
· 欧美日接连遭灾外储该买啥 2011-09-0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刘远举:抽签或可解决春运售票难题·[思想]高连奎:福利国家经济反而更高效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