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华宝兴业率先暂停参与新股询价到信达澳银跟进,再到朗玛信息因询价机构不足而成为创业板首家发行失败新股,让新股发行价居高不下的现行询价制度就是皇帝的新装,而第一个暂停参与新股询价的华宝兴业,就是那个还有童真的小孩。实际上,以往人人对新股趋之若鹜是不正常的,现在人人对新股拒之门外才是正常的。正常的事情成了新闻,正反映了原来市场某一部分存在的“病态”。 众所周知,市场的效率来自于利益的博弈,而交易双方之所以能够理性博弈,根源在于他们的利益首先是对立的。从这一角度而言,卖方希望股价高,买方希望股价低,都是理所当然。2011年,70%的新股跌破发行价,这个结果本身应该能够说明A股二级市场的博弈是理性的,也是有效的。同时,则说明新股发行的一级市场博弈是非理性的和无效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病态”所在。 究竟是谁病了?如果从利益的角度来看,IPO上市公司希望新股发行价高无可非议,而参加新股询价的机构追求新股发行价低则是顺理成章。但问题就在于本该追求低价新股的询价机构偏偏报出了虚高的价格,其原因究竟何在? 一直以来,“新股不败”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传统,这也是人们对打新股依旧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当新股破发成为普遍现象,一级市场原有打新股赚钱的利益博弈格局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那么询价机构依旧报出虚高的新股价格显然已经无法用“新股不败”的传统路径依赖来解释。 对利益的分析告诉我们,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诸多询价机构的资产管理人和资产所有人并不是同一个主体,这本身就存在着委托代理失效的风险。也就是说,资产管理人本来理应代表资产所有人,尽量以低价去参与新股询价的博弈。但是,通过一些违反道德的、或者是违反法规的利益交换手段,资产管理人在新股询价中报高价自身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其代价则是资产所有人利益受到损害。如此一来,一级市场理性的利益博弈格局,自然就无可救药地蜕变成一场场赤裸裸的利益掠夺。 一个资产管理人是不是真的维护其资产所有人的利益,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就这一点而言,新股询价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暂停参与新股询价,看起来华宝兴业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但这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要市场博弈的各方主体都能勤勉规范的运作,整个市场的高效运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资产管理人和IPO的上市公司都能各司其职,合理的新股发行价自然而然地就会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