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发行驱动新股发行市场更趋成熟
2012-01-13   作者:中国证券报社评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继八菱科技之后,朗玛信息因参与询价机构数量不足被迫中止发行。有评论称,这意味着新股进入“冰川时代”。但中国证券报认为,再次出现新股中止发行,不是市场对新股说“不”,而是对高价发行说“不”。“新股高价发行热”开始降温,昭示市场渐趋成熟,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出现好苗头。
  长期以来,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备受市场各方诟病 。2010年-2011年,沪市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7.55倍,远高于沪市已上市公司20.06倍的平均市盈率。同期深市新股价格更高,中小板平均发行市盈率达48.53倍,创业板新股更是高达59.49倍。过高的发行定价,使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远超预期,“三高”现象普遍存在。
  高价发行的结果是,发行人“肥”了,中介机构“赚”了,投资者“亏”了。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新上市公司通过IPO募集2716亿元,中介机构中仅投行就赚了131亿元保荐承销费。投资者面对的却是平均27%的破发比例及此后股价的绵绵下跌。在2011年新上市公司中,目前超过三分之二公司的股价还处在发行价之下。
  这样的结果,不仅严重危害股市健康发展,使缺乏经验和风险意识的公众投资者伤痕累累,甚至众多机构投资者深受其害。高价发行严重扭曲市场定价功能,极大地损害了市场配置资金功能的有效性,降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国际成熟市场上,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热时IPO容易发,价格也高;市场冷时就降价发行、推迟发行,新股受冷遇是经常现象。例如,2011年一大批国内公司在香港及境外其他市场上市受阻,其中有金融机构,也有知名的实业公司,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募股和上市成功。
  如何选择合适的时点、合适的价格发行,考验着IPO公司和保荐机构的智慧和能力。
  反观国内IPO市场,不论大盘股还是小盘股发行都“畅通无阻”。除八菱科技、朗玛信息遇到波折外,其他公司均出现认购踊跃局面,而且普遍呈现新股价格比老股价格更高的态势。
  当然,这样的“繁荣”不可持续。频频“破发”让投资者从申购新股的“赚钱效应”中觉醒,开始用脚投票,对高价发行说“不”。
  网上申购平均中签率从2010年的0.88%上升至2011年的2.27%,表明参与新股申购的散户投资者的热情在降低。机构投资者不愿忍受亏钱而去帮忙报价。近期,华宝兴业等基金公司宣布旗下各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还有更多基金公司虽未明确表态,但已减少或暂停参与新股询价,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高价发行的态度。
  高价发行及其带来的重大危害性,引起监管者和政府高层的重视。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证监会负责人都指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证监会给发行人6个月的发行窗口,就是希望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投资者心理,灵活安排发行窗口,科学定价,使新股价格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平衡好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中国证券报认为,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理性选择与公众投资人觉醒,新股发行市场化将逐渐名至实归。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证监会发令降温新股热 2012-01-09
· 4成新股股价跌超20% 机构打新悲喜两重天 2012-01-02
· 中签如中刀 炒新股2011悲剧落幕 2011-12-29
· 两只上市新股双双破发 2011-12-29
· 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透明化 2011-12-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