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要求“提振股市信心”,股市应声而起。“信心”由何而来?近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告诉我们,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即将展开的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在这些举措之中,“鼓励机构投资者增加投资比重”、“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尤为引人注目。 从国际范围来看,成熟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较大且占主导地位,资本市场表现较发展中国家更为稳定。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近几年来,尽管欧美深受全球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困扰,但其股市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发展中国家。纵向比较来看,美国1929年~1933年的股灾和1987年的股灾,尽管都具有全球性的特征,但后一次的影响远不及第一次,并且数年内股市又恢复生机。研究者普遍认为,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是1987年股灾恢复较快的重要原因。 就我国而言,近几年来,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企业年金等主体在内的多元化、专业化机构投资者共同发展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投资者结构,改进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但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资产规模仍偏小。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自然人的交易量占到85%左右。截至2011年底,我国自然人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比达到26.5%,企业法人占比为57.9%,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占比为15.6%。其中,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占比不到5%。而在欧美等发达市场,机构投资者市值占比达到70%左右,其中一半是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还有相当数量的公益基金和赠与基金。 由于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平衡的状况突出,市场中不重基本面、闻风炒作、追涨杀跌等现象盛行,造成股市大起大落。这不仅不利于股民从股市中获得财产性收入,也使得资本市场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受到阻碍。 因此,近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显然,这对目前的股市是一剂强心针,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壮大我国资本市场,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也极为有利。 首先,发展机构投资者、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有超过40%的部分未用于消费。一方面,我国居民和企业有数十万亿元存款,但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普遍感到资金紧缺。 发展机构投资者,通过其专业化的服务,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领域,将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次,发展机构投资者、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化解我国潜在的金融风险。目前,我国银行业贷款已经超过50万亿元,另外,还有超过一半的债券由银行体系持有,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金融风险资产集中在银行。金融系统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爆发出来,对实体经济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发展机构投资者,将有力推动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减轻银行存贷压力,分散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 再次,发展机构投资者、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机构投资者注重长期投资收益,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注重对公司股票内在价值和财务状况的分析研究,是股市一股强劲的建设性力量。同时,机构投资者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并对其拥有的资产实行风险分散的投资组合管理,这必将会推动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品种创新和市场交易方式的创新。此外,发展机构投资者还有利于形成资本市场的完善监督体系。 可以说,在当前的经济、市场环境下,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下一步,应把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着力解决影响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有效发挥机构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推动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措施也应提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