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博士的中澳一体化“狂想”
2012-01-12   作者:傅云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云威看澳洲

  中国钢铁业巨头与澳大利亚主要铁矿和煤炭公司成立一支联合基金,促进对上下游产业共同持股,促进全行业链产权、收益一体化,最终实现跨境高度融合;两国在矿业、钢铁、能源、建筑、建材等相关行业实行免关税政策,消除配额限制,率先建成自由贸易区。
  如此大胆的设想来自著名澳籍华人经济学家郭生祥。在不少人眼里,这仅仅是个不具操作性的狂想。
  但不能否认的是,中澳钢铁等产业就关联度而言是上下游关系,二者紧密相连,但因不属于一个市场,二者权益隔绝,利益对立。这一困境已成为阻碍两国产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其恶性溢价在本轮经济金融危机中暴露无余,合则两利始终只是空中楼阁。
  以铁矿石为例,据业内人士透露,西澳大利亚一吨铁矿的离岸成本不足60美元,而近年来离岸市场均价却高达160美元左右,连续多年维持两位数增幅。中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去年1至11月累计销售总成本同比上涨23.6%。作为中国钢铁产业的重要原料基地,西澳大利亚超过70%的铁矿供应中国市场。在中国钢企惨淡经营之际,盘踞西澳的跨国矿业巨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表面看来,中国人买单,澳洲人得利,其实这种局面同样损害澳大利亚长远利益。
  由于矿业畸形膨胀,已开始削弱其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矿业独大已成为制约澳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累赘,围绕资源税的博弈近年来甚至影响到了澳政局稳定。
  本来产业上下游应当是彼此依存关系,却因分属两个不同的实体,在企业利益、政府利益、国家利益的多重叠加下,成为互相对立、以邻为壑的对手。经济形势向好时,矿商赚取超额利润,钢厂惨淡经营;经济形势下行时则是另一番失衡局面。这种冷暖不均的局面显然不利于产业持续发展,更会给中澳两国经济带来深远而严重的波动损害。
  出路何在?在郭生祥看来,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欧部分国家为促成煤炭和钢铁工业一体化而成立经济联合体的做法为中澳两国提供了启发。他认为,借鉴欧洲1951年订立的欧洲煤钢联营,构建中澳产业乃至经济共同体,已经成为两国当务之急“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史无前例的,规模是空前的,远大于欧洲当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且也将是长远的,这是中澳组成利益共同体的最大前提,”他说,“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中澳双方才可能下决心,迈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一步。”
  按郭博士的思路发展下去,飙涨的矿产品价格回归到可持续的合理水平,澳大利亚经济避免“矿业独大、百业凋敝”的困局,矿业劳动力成本畸高的问题得以终结,通胀水平可控,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另一方面,获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趋于均衡,劳动者待遇得到明显改善,城乡二元格局得到缓解,中等收入阶层扩大,内需强劲,崛起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引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驱动力。此外,以资源产业为突破口,中澳两国在金融服务、旅游、教育、农业等广大产业部门实现全面融合,产业集群效应将会惠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从奥巴马访澳看微妙的美澳关系 2011-11-18
· 中国游客看不上澳旅游服务 2011-12-2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