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重拾信任与尊重
2012-01-11   作者:殷楠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保监会今年将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与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合二为一,并突出强调“监管”两字。这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保险监管的思路和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今年保监会将着力强化和改进保险监管,着力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改善保险行业形象——
  按照惯例,中国保监会每年年初都会召开两个重要会议:先召开保险业情况通报会,总结上一年保险业发展情况;而后召开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部署当年保险监管工作。今年两会合一,且会议名称为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保监会今年为何如此突出“监管”两字?
  面对这个变化,一位与会的保险监管部门人士表示,这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保险监管的思路和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今年保监会将着力强化和改进保险监管,着力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改善保险行业形象。“让理赔难和销售误导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新任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上的一句话,更是坚定地表明了保险监管工作的决心。
  为何今年保监会如此下决心、动真格、出重拳,准备打一场整顿治理的攻坚战?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保险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百姓了解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增强了保险意识,对保险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然而,随着寿险销售误导、销售违规,车险“高保低赔”、“无责免赔”,保险代理人普遍素质不高及推销扰民等问题的逐渐突出,消费者对保险行业产生了不信任,甚至有人打趣说,“最不保险的事就是买保险。”
  百姓对保险诚信的强烈呼吁转化为保险业加强监管的迫切压力。声誉乃保险业安身立命之本,对于以信任作为生存基础的保险金融业,良好的声誉是保险业生存的根基。而上述问题正在不断地侵蚀保险业发展的诚信基础,严重损害保险行业形象。保监会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会引发信任危机,制约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不信任也直接引发了保险从业人员对行业的不认同感。保险业基层员工压力大,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感觉被人瞧不起,对自身发展没有信心。如今,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从业人员对行业的不认同自然影响高素质人才向保险业的流动,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营销员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保险业发展的要求。
  二是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客观要求。
  保险业是服务行业,依托于经济社会,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不过,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水平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对广大家庭面临的各种风险灾害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保险保障在整个国家灾害防治和救助体系中的比例很低等。
  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增速缓慢回落,各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保险监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保监会已意识到监管思路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刻了。一方面,保险业要明确政府和百姓的需求,并根据他们需求创新产品;另一方面,要主动开发和创造社会需求,引导社会各方了解保险、使用保险,并通过自身对产品、渠道的开发创新,引领社会需求。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大功能,本应是贴近百姓、服务大局的金融产品,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保险的重要性未能被大众所完全认识并认可。可以相信,保险行业在保监会的严格监管与积极引导下,今年将一步步重新拾起失去的信任与尊重。虽步履艰难,却前路广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全球保险业:去年赔付金额创新高 2012-01-06
· 保险业从“五个方面”服务山西转型跨越 2011-12-2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