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标准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
2012-01-10   作者: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两周前,工信部发布公告,就《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国家标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目前,意见征集阶段已经结束,不过,各客车企业围绕校车标准发生的争执,却引发舆论大哗。执笔制订新行业标准的宇通公司坚持参照美国标准;而部分中小型客车企业则认为以“宇通标准”绑架校车标准,将中小型的客车企业全部排除在外,有欠公允。(中广网1月9日)
  客车企业还在那里激辩标准,又是宇通标准,又是美国标准,而围观的民众却颇有些不耐烦了。直白地说,吵来吵去,怎么感觉越来越偏离了制订校车标准的本意,而沦为一种分肥市场份额的利益之争?理论上讲,校车标准的制订固然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可是,如果总是这样吵下去,听任公共利益让位于企业利益,只能是与期待中的校车安全渐行渐远。毕竟,校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校车标准也不是一个纯技术的问题。
  首先,先有校车,在价值排序上肯定要优于高标准的校车。在国内广袤的山区、农村,孩子们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往往因陋就简,能步行走路当然要步行,两条腿实在难以企及的距离则只能借助一些诸如残破的汽车,甚至是马车这样的工具。这并不是孩子不喜欢更舒适、更安全的校车,也不是校车标准缺失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接触到那样的校车。
  以曾经发生过校车惨剧的甘肃庆阳、江苏丰县等地为例,两地出事的校车,其实只能算作是“接送学生车”,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校车。至于云南运送学生出事的马车,就更不足论了。这些车辆虽然不能称为校车,也谈不上什么严格的标准,但实实在在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想必还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继续存在。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国情。
  其次,频频发生的校车事故,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行车安全的问题,而关键是国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是政府在教育上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大批农村中小学被撤并、大量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上学远上学难的情形之下,过于胶着于校车标准的讨论,不免有转移焦点的“嫌疑”。当然,简单的认定校车标准是一个伪问题,可能有些过于武断,但是,至少是一个比较超前的问题。时下的急务,并不是关于校车标准的争执,更不是什么“一步到位”、直接与发达国家的校车接轨的问题。
  技术的问题不是不能讨论,有市场存在就有利益诉求,包括客车生产厂家在内的相关各方,当然都可以主张自家的利益,以求在未来的校车市场中分得较多的份额,这些都属于经济理性,无可厚非。问题是,一项严肃的社会政策不能完全被技术指标、经济理性主导甚至是误导,从而将校车背后的真问题遮蔽了。那样的话,最终受害的依然是那些对类似清谈一无所知的穷孩子。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也不应该将校车问题单纯归结于标准和技术,而是应该深刻检讨以往政策性的疏漏、失误,全面评估一下行政强力推动下的撤校并点到底“效果”如何,并尽快做出补救措施,以减少国民因此而受到的煎熬。不能再沉默下去了,也不能只是在校车标准、交通管理这些技术性问题上打转转,更不能回避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真问题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新校车标准 不能被“绑架” 2012-01-10
· 勿迁就企业降低新校车标准 2012-01-09
· 校车标准不是利益均衡器 2012-01-0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