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补过万亿,粮价仍是问题
2012-01-09   作者:杨国英(财经评论员)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据《人民日报》1月7日报道,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实际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8.6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补贴” 资金达1406亿元,比2004年的145亿元增长了近9倍。
  粮食生产补贴的增加,相对促进了粮食的增产。但是,在承认“提高补贴”与“粮食增产”正相关效应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效应正在逐年弱化——在2004年减免农业税(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粮食生产补贴增长9倍。但是,同期我国粮食总产量仅从4.69亿吨上升到5.71亿吨,亦即是说,8年来我国涉农补贴在增长9倍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每年却仅能增加1个百分点。
  在粮食补贴对粮食增产效应持续弱化之际,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却在持续增加,这就导致了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的逐年加大。时至今日,我国大豆已有超过65%依赖进口,玉米和小麦亦已陆续开始进口,我国农产品贸易已持续8年呈逆差态势。
  诚然,适度的粮食生产补贴有利于粮食生产,并有利于抵抗国际粮食市场的竞争。但反过来,过度的补贴,并以此过度抑制国内粮价的上涨,不但会逐渐弱化我国粮食生产的增产效应,而且会加剧掠夺式粮食生产(过度使用化肥和水资源)的趋势。
  欲扭转此种状况,必须在适度提高粮补的同时,逐步加大我国粮价上涨的幅度。虽然,自2004年至今,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但是,与我国同期大宗商品的涨幅相比,粮价的上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8年里,我国油价上涨了250%、铜价上涨220%、金价涨幅高达340%,房价更是上涨接近600%。更何况,在我国粮价8年微涨的表象下,我国农资价格的大涨却几乎完全对冲掉粮价小涨的收益,如同期我国种子价格上涨了250%左右,钾肥价格亦上涨超过200%。
  在我国粮价与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涨幅严重背离,且农资成本增加严重挤压种粮收益时,必然很难持续保证我国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有序生产的安全性。以当下南方的双季耕作为例,一亩田双季所产粮食的纯收益(加上涉农补贴,减去农资成本),全年不超过1300元,而这样的收益尚不及在当地乡办工厂打工一个月所得。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粮价,可以相对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为“拉动内需”持续增添助力。就“拉动内需”对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言,如何激发人口超过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显然意义重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美法院裁决叫停对华"反补贴调查" 2011-12-22
· 济南家电下乡政策结束 发放补贴近3亿元 2011-12-08
· 两大油企仍索财政补贴 2011-11-2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