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证券业要完善市场制度,强化行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且提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
温家宝的上述讲话提纲挈领,切中证券市场时弊,对证券市场改革弊端树立长期健康发展的正确思路、对培育A股市场的“晴雨表”功能、对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方向性的重大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要提振股市信心,需要从新股发行频率、新股发行定价等方面的改革入手,树立股市可持续发展观,才能确保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20年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融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截至2012年1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345家,上市股票2915只,总市值达到209025亿元(约合33178亿美元),流通市值为161188亿元(约合25585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市场。
中国股市以区区20年光阴就超越了世界多个主要股市数百年时间发展起来的规模,实在是一种奇迹。但是,就在股市规模大干快上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证券市场的种种重大制度缺陷也暴露无遗,而且广为投资者诟病。这些重大弊端主要包括:
首先是“重融资,轻回报”。股市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不可偏废。但目前股市重视融资功能,忽视股市的投资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投资股市的回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分红获得回报,而在上市公司大面积不分红,或者其分红比例和股价不相匹配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获得投资回报;另一方面是通过股价上涨获得回报,许多投资者希望通过投资股市来分享中国宏观经济长期高速成长的成果,但是,1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平均年增长约为9%,而中国股市“10年涨幅为零”,许多投资者实际的收益为负,据媒体报道,2011年中国股市投资者的亏损面为97%,平均每位投资者亏损4万元。
为什么中国股市不能在宏观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同时上升?新股扩容超出市场承受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10年来,沪深股市共发行和上市新股1271只。2011年,沪深股市共有274只新股上市,平均每个工作日有超过1只新股上市,成为全球主要股市当中新股上市最多的市场;与此同时,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了25.01%,跌幅比深受债务危机和经济疲软困扰的欧美股市还要大,成为全球主要股市中走势最熊的市场之一。
其次是新股发行和定价制度改革不到位。目前实行的向机构询价并且以此形成新股发行价的制度,是造成新股发行“三高”(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的主要原因。新股的“三高”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一是大幅拉高了证券市场的整体市盈率水平。据统计,2011年上市新股发行价的平均市盈率约为40倍,远高于二级市场质优蓝筹股约为10倍的市盈率。二是过高的发行价和市盈率导致上市后价值回归的下跌,从而加重了股指的下跌压力。据统计,2011年上市的新股目前大部分已经跌破发行价,在2012年1月6日上市的3只新股都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其中,加加食品上市首日大跌26.3%之后,其动态市盈率仍然高达34.9倍。三是引发新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潮。不少新上市公司的高管在股票上市后,辞职后抛股票套现,导致企业核心管理层的人才流失,甚至有些企业竟为套现而上市,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而上市。
其三是基金公司收入和基金业绩关联度不高。“基金亏了钱基金高管照拿高薪”是近年来投资者热议的话题,广受投资者诟病。一些基金公司轻慢对待手中公募的资金,有些基金甚至和券商、上市公司联手形成“黑三角”,暗箱操作,利益输送,这也是新股能够以高市盈率的发行价上市的重要原因,严重有违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据统计,2011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缩水逾3000亿元,股票型基金跌幅25.02%,跑输大盘3.3个百分点;指数型基金下跌22.35%;混合型基金则下跌21.95%。
一个“重融资,轻回报”、新股发行价畸高的市场,无疑是杀鸡取卵、拔苗助长的市场,其结果是导致多数投资者长期亏损,最终将会成为被理性投资者抛弃的市场。
这种“重融资,轻回报”的弊端和新股发行价的高企,表现在深层次的发展思路上,就是重规模的扩张,而轻股市的涨跌;透彻一点来说,就是表现在股市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崇拜论”。中国股市最初设立的宗旨,是“为国企改革服务”,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融资平台。20年来,中国的GDP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二,与此同时,中国股市的规模也名列全球前三。然而,早在几年前,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在反思“GDP崇拜论”的危害,都在热议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但中国股市的发展思路并没有与时俱进,依旧以规模扩张为主。现在,是时候反思股市上的“GDP崇拜论”,尽快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让股市休养生息,让股市真正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让中国股市也能像中国宏观经济那样,抬起有尊严的头。
证券市场要与时俱进,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就要像温总理指出的那样“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兼顾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平衡,兼顾供求关系的平衡,当股市上涨过快,市场需求较大的时候,多发新股;反之,当股市非理性下跌,股市对新股需求较少的时候,就应该控制新股发行频率和规模。
应该重新改革和设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建议广泛地向社会征集改革方案,挑选最佳者进行论证和实施。在新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案没有出台之前,应该节制新股发行和上市。
应该改革基金高管薪酬制度,使基金高管的薪酬和其经营业绩挂钩,以确保基金高管像管理自己的投资那样来管理公募的资金。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就不能无视股市的涨跌,股市涨跌的背后,牵动着上亿投资者的利益,无视股市的涨跌,就是无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当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的时候,政府有责任出手稳定市场,如果不重视这一点,所谓“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