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今天召开,本次会议的召开酝酿了近4年,意图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搭建前瞻性的框架。从过去的会议来看,每次金融工作会议都会为全国金融行业带来改革之风,因此,本次会议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召开,之后每5年召开一次。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关注“风险”,改革央行,并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保监会也在本次会议召开后正式挂牌成立。 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2002年召开,重点关注“改革”,并成立中央汇金主导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重组上市,成立中国银监会,同时作出了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决定。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2007年1月召开,重点强调“改革”,会后成立了中投公司,推进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并指出需要加强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的监控。 从过去三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成果来看,会议本身对于会后数年的金融改革方向作出了关键的部署,而多个重要机构的设立,也对未来中国的金融结构改革方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其中,中央汇金公司、银监会以及中投公司的成立尤为重要。 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之前,关乎金融国资委成立的各种说法曾一度甚嚣尘上,但从目前的准备工作来看,金融国资委的成立似乎难以在本次会议上被定调。“金融国资委”的成立初衷,是将现在分散于中央汇金公司,财政部金融司、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金融业管理许可权,整并至同一个部门。但由于遭遇种种反对和质疑,目前来看,其成立时机并不成熟。 而这也意味着,以往以机构设立为代表性成果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很可能在本次会议上转变为相对“务虚”。与此同时,与过去三次会议对“风险”和“改革”各有侧重不同,此次将同时围绕“风险防范”和“深入市场化改革”两个主题展开。 根据本次会议的十大议题,“风险防范”的重点将被放在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和约束机制,而“市场化改革”则将焦点放在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机构等机构的建设上。 从过去数年金融业发展实践来看,目前对中国金融体系构成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因素,包括以理财产品和民间借贷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由于大量类银行信贷行为被通过表外业务操作,这造成了对商业银行体系的威胁,同时对目前数量型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形成了稀释作用,而由于大量表外业务实际存在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意味着其风险也被累积在了商业银行内部。一旦其出现较为严重的违约风险,那么其风险仍将在商业银行内部产生并爆发,并造成系统性风险。 笔者认为,对“影子金融”体系风险的评估和相关的政策举措,应该立足于市场机制和风险管控的结合,单纯压制这一相对市场化的金融模式,将可能导致更加灾难性的后果。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也是未来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中国股市走出“十年零增长”的轮回之后,对于未来一、二级市场的有效衔接,监管制度的完善以及分红机制的有效执行,都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 而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有利于深化资本市场结构,也有利于强化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管控能力,这是因为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加深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并为资金提供减压阀和蓄水池的功能,通过利率结构来调整市场流动性和期限。未来债券市场的改革方向应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增加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和比例、降低准入门槛等等。 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化发展,也将从制度层面上推动金融机构、金融衍生品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仍然大大落后于市场发展的现实,但进一步为这些机构“松绑”,并使其真正独立化和专业化,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 事实上,这些相对“务虚”的话题的讨论,正表明中国金融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已经基本成型。这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改革将进入更加深入和细节性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