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研究员桑百川
“2011年,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进口增长速度更快,因此顺差减少,与消费、投资相比,外贸对经济的贡献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了正贡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研究员桑百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中国出口形势更加严峻,预计外贸对经济贡献依然为正,但贡献率将进一步下降。”
桑百川分析,2011年中国出口的最大困难在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美国经历了债务危机,欧盟依然深陷泥沼,为缓解国内经济及就业问题,很多国家违背了WTO条款,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保护国内企业,给中国外贸制造了很大障碍。”
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再工业化”浪潮。桑百川指出:“中国鼓励外贸企业加速转型,一批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已在萌芽之中,美国的‘再工业化’不可能倒退至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与其劳动力成本较高的现状相违背,但美国可能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这就与中国一部分转型中的外贸企业形成激烈竞争。”
此外,美国扶持出口,必然选择弱势美元,美元疲软将倒逼人民币被动升值,而汇率升值压力是中国外贸企业主要成本压力之一。除去汇率升值压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力、土地成本上升也促使外贸企业成本加剧。
“2012年,上述制约因素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出口形势将十分严峻。”桑百川判断。
在此背景下,桑百川认为,中国的外贸优势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政府在鼓励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同时,不能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有优势,否则中国出口将青黄不接。
至于外贸企业自身的调整,桑百川建议:首先,改善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内部成本,练好内功。
其次,加速谋求向东、西部经济中心的区位转移。“许多外贸企业意识到了并迫切去寻找了劳动力成本低谷,但忽略了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体系完善程度等,而这些被忽略的因素对于薄利多销的加工型外贸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桑百川认为,外贸企业也没必要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就现状来说,中国大陆的物流和产业配套是比较好的。
最后,桑百川强调,企业应该更多关注新兴市场。“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不可逆转,新兴市场处于上升期,进出口增长率明显超越发达国家。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很多新困难,但也出现更多利益共同点,外贸企业应该抓住机会,拓展贸易渠道、增加投资合作、进行中长线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