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公司出手增持曾给A股市场带来一丝暖意,上证综指单日大涨71点的一幕仍然记忆犹新。不过,虽然此后增持公告纷至沓来,但是仍然没有挡住大盘下行的脚步,投资者期待的反转好戏未能上演。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伴随着限售股逐渐转为流通股,大小非的态度日益被市场投资者看重,减持和增持行为的出现往往会引发股价的剧烈波动。2008年增持潮带动大盘反转的示范效应,让很多投资者对于本次增持潮抱有很大期望,但眼下大盘仍未出现反转迹象。 客观来说,在目前A股市场中,尽管大小非持股规模占比非常大,不过由于出售和购入的制度限制,流通的比例和规模远低于机构投资者。也就是说,大小非的减持和增持行为并不会对大盘产生实质性的打压或拉升作用,更多的是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以2011年为例,股东公告减持市值合计为729.14亿元,较2010年的728.17亿元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与12月30日流通A股市值16.36万亿元相比,占比只有0.45%。从增持角度来看,整个2011年上市公司股东公告增持额为147.51亿元,虽然较2009年、2010年有了明显增加,不过对于庞大的A股市值而言,百亿元的增持规模仍然是杯水车薪。 在低迷的A股市场中,心理影响只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并不能成为扭转大盘颓势的主导因素。与2008年相比,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差异是导致2011年增持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2008年时,在汇金公司9月24日公告增持之后,上证综指仍然难改跌势,从2216点下滑至最低1664点。而真正拉动股指回升的是货币政策的转向,以及四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出炉。流动性的瞬间充盈成为了当时大盘上冲3478点的内在动力。 对于股市而言,业绩和流动性是决定强弱的关键。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以及货币政策收紧,曾让两个时期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在业绩预期不佳的情况下,流动性成为了判断市场走向的主导因素。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尽管通胀数据较2011年高点明显回落,不过在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下,通胀压力仍然处于高位,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只是对去年过度从紧的修正,难以改变“钱紧”的现状。只要流动性紧张局面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A股市场地量与地价交替出现的循环就难以避免。 总体来看,产业资本的“回涌”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增持概念股的股价走势体现出了明显的抗跌性。不过,流动性压力和业绩增速下滑是导致大盘低迷的内因,期望市场出现由弱到强的反转,还有待政策释放流动性宽松的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