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1年行情闭关,号称“理财专家”的公募基金交上了十年最差的成绩单。 这一年,偏股基金平均亏损25%,排名最靠前者也亏了7.94%;债券基金平均亏损2.29%,债基自2005年以来连续6年盈利的历史由此终结。这一年,可比基金资产净值蒸发370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同比缩减20.54%,超过八成的偏股基金遭到投资者的净赎回。两组数据,反应了基金业目前窘境——基金公司尚未告别“靠天吃饭”;投资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有基金分析师这样分析: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一方面使基金业绩受到拖累,另一方面也使得资金流出量增加,在双重效应叠加之下,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出现大幅缩水。另外,这还归咎于基金营销渠道支持得太少。 在这里,笔者不再细究市场缘何大跌,只想探讨基金亏损的最根本原因,并试图找出突破口。 首先,基金过度依赖证券市场。目前,基金公司可投资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只能投资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业务范围狭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过度依赖证券市场的现象十分突出。据笔者观察,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其中,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跨五大市场,那就是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范围,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实业市场,大到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小到艺术品、白酒、红酒,乃至普洱茶,在投资范围上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 显然,基金业若仍靠天吃饭,一旦证券市场行情变动比较大,其盈利往往非常困难、规模保持也相当被动。 其次,基金行业缺乏长期的资金来源。公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储蓄存款,其中80%投资者是散户。基金的股票平均换手的时间仅有3个月,导致基金投资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这不利于保护持有人的整体利益,也不利于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再次,基金营销渠道受挤压。银行是最重要的基金销售渠道,市场占比达到75%,长期以来,国内的基金销售由银行垄断,由于机制所限,一直无法在基金投资者的专业服务方面有所突破。而有银行高管提出,当前基金产品的顺周期问题明显,主要表现在基金产品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难以合理平衡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导致市场对基金专家理财的能力产生质疑。 最后,我国基金业发展太快,高素质基金经理人才缺乏,基金公司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上相对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