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刺激措施力度或决定“稳增长”
2011-12-29   作者:乐嘉春(经济学博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及国内经济增长正在放缓等大背景下,要想完成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失业率控制等目标并非易事,这意味着未来国内就业压力会增大。要想克服就业造成的较大压力,就必须适时和主动地提振经济,这暗示了2012年初中国有望再次推出经济刺激措施,以确保实现明年“稳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
  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分析。
  首先,当前国内就业面临的潜在压力,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较深担忧。可以说,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与2008年颇为相似。
  从目前来看,尽管2011年前三季度GDP增长放缓并不显著,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和三季度增长9.1%,但PMI和进出口等指标则显示经济放缓的迹象已相当明显。其中,11月份中国官方的PMI 由10月份的50.4%大幅下滑至49%,这是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至荣枯线50%以下。另外,11月份出口增长13.8%,自2011年8月份以来大幅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11月份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也超过2个百分点,且落在50%以内。考虑到当前欧债危机没有出现好转迹象,预计外需变化将影响出口增长大幅放缓,并直接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据此,一些境内外机构悲观地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7.6%左右。
  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长放缓将直接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但是,鉴于当前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及出口增长等相关数据呈现一致性显著回落特征,这与2008年宏观政策扭转性调整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相似。笔者据此推测,鉴于经济增长已发出放缓信号及通胀的巨大压力也有所缓解,预计中国将在明年春节前后上述几个指标出现一致性恶化时会适时推出相关经济刺激措施,但政策措施的刺激力度不能与2008年同日而语。
  其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当前国内的结构性就业压力。
  这是因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除了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外,还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等方面工作,由此就会产生结构性就业压力。所谓的结构性就业压力主要体现为: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将使原来的就业群体,因缺乏劳动技能、经验、技术和知识结构等原因而面临失业风险;二是产业转移或新产业发展等因素会引发新的劳动力供求结构不平衡问题。一方面,当东部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迁往中西部地区时,招工条件及其所在地区的差异,使得东部地区的原有劳动力不愿争取新的工作岗位,由此会产生因主观选择而面临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产业迁移或者发展新的产业,使得当地的劳动力供应短期内难以适应这种劳动力需求的迅速变化,也会产生结构性就业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振国内就业,同样也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但关键是如何才能“稳增长”。在笔者看来,首先要把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两者紧密联系起来,要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以及鼓励劳动者创业。这意味着未来经济刺激措施的方向会与上次有所区别,将不再沿袭“铁工基”创造就业的传统模式,更可能会选择重点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及服务业等刺激方向。
  上述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折射出明年中国可能面临的较大就业压力。要创造一个有就业增长的经济增长,倒逼我们必须趁早且主动地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适度地出台经济刺激措施,通过“稳增长”来促进就业增长。
  事实上,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表明,再次推出一定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的时间窗口似已来临,中国也随时准备好了相关经济刺激措施。可以预见的是,明年经济刺激措施或超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讲对实现“稳增长”目标也至关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绩效评价 2011-01-12
· 欧洲央行搁置经济刺激退出计划 2010-12-03
· 日本经济刺激计划获众议院支持 2010-11-17
· 日本经济刺激计划挡不住日元冲高 2010-10-27
· 日本内阁会议正式通过经济刺激方案 2010-10-0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