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居民反应家里自来水浑浊不堪,而且发黄发臭,特别在停水再供水的情况下更为严重。此种情况已经连续几年,甚至蔓延整个社区,引起老百姓的用水恐慌。 央视经深入调查发现,导致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二次供水。其实,城市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不单在长沙存在诸多隐患,现在已上升为全国共性的问题。地下水池和屋顶水池悬浮物多,细菌总数严重超标,远远达不到6楼以下的“直供水”水质,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最近某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的屋顶水池积泥厚度达到20公分,其悬浮物含量达到50毫克/升,是建设部“水质标准”的50倍,细菌总数也超标76—110倍,不少屋顶水池中还出现了“红虫”,经常从管道流进居民家中。 造成二次供水水质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多来自管理层面的因素。一方面,既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也无明确管理部门。目前关于二次供水的管理,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在有些地方,如北京、上海,二次供水要实行卫生许可,在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查之后,拿到卫生许可证才能供水。但是,大多数地方的二次供水是没有人管的,有些归建设部门管理,有些由卫生部门或者水务部门管理。 同时,既有公共政策的不完善,也使二次供水陷入管理困境。建设部规定“二次供水单位应根据本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对设施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到达用户的供水水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这就意味,将二次供水管理、维护全部推给了用户,而作为各城市唯一供水单位的自来水厂却对二次供水状况不闻不问。用户由于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根本不可能维护水质。这项规定不仅不符合国情,也不切合实际。 笔者以为,要想保障城市二次供水安全,需多管齐奏。首先,摸清底数,提高技改进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全国二次供水的点位、设施、现状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逐一登记造册,逐步全面改造。不达标的点位设施应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逐年安排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其次,明确管理和技术标准,架构起严格的监管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版本的二次供水管理标准和二次供水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健全二次供水设计、施工、验收制度,完善涉及生活饮用水的二次供水水质标准,建立监管与惩罚机制;进一步明确行政主管部门和行政监管部门,授权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二次供水的日常工作,细化各个职能部门的责、权、利,改变二次供水分散管理、无人负责、无序操作现状,使二次供水管理更具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此外,还应当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开展二次供水卫生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