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支持实体经济,银行要拿出更具体措施。金融家应当是企业家,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而应是伙伴关系。总的来看,商业银行还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商业银行的改革应该把主动为小微企业服务作为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一点,对于当前的金融业而言,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只有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当好实体经济的“血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虚拟经济发展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才能取得双赢。否则,即使短期内获得了高利润,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一家商业银行的高管近日公开表示,整个银行业这些年经营业绩数字非常靓丽,尤其像今年,企业的资金需求、经营压力很大,但银行业却是“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这位银行高管的“不好意思”,从数字上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已上市银行的报表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少则20%,高的达60%,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相比而言,其他企业的表现就少了许多“光彩”。即使是经营环境相对较好的中央企业,今年前11月净利润同比增长也仅为3.6%。相比而言,很多中小企业处境更为艰难,面临着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等重重压力。 金融业要形成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首先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应紧贴实体经济的需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的金融从业者忽视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过于拔高金融业的地位,有些人甚至为了牟利,开发出金融业内部自我循环的金融产品,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业的畸形发展,改变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合理格局,使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带来整个经济体系的重创。 从我国的情况看,这些年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很多企业的资金需求依然缺乏合适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如中小企业发展长期面临资金紧张,一些轻资产的新兴行业也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开发出更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品,避免“花里胡哨”、让人看不懂的产品,应当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金融业要形成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还应进一步推进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按理说,在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实体经济普遍困难的背景下,银行利润的增长也应有所放缓。但从今年的情况看,这一规律似乎并不适用于我国的银行。有人认为,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凭借其优势市场地位以及资金紧缺的现实状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主导资金供给,稳吃息差,这是其获得巨大利润的“秘诀”。 再以创业板为例,创立两年多来,创业板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但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三高”发行成为普遍现象。宝贵的金融资源原本可以服务更多的企业,如今却成为少数企业的暴富机会,创业板成了“创富板”。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其背后的制度性原因,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