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资本稀缺 促进西部农村发展
2011-12-26   作者:刘学文 星焱(西南财经大学)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新世纪以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明显滞后,其根本原因在于西部农村资本形成能力弱、资本稀缺,因而经济“血液”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低。贯彻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需要对西部农村资本稀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西部农村资本稀缺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支持国家工业化,农业生产剩余的很大一部分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输送给了工业和城镇。改革开放后,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大量经济资源由西部向东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西部农村的相对资本存量仍在降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金融机构开始实行以市场化、股份制为方向的改革,对经营收益率较低的乡镇基层网点进行大规模集中撤并,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只存不贷,资金流向明显偏离“三农”领域,加剧了西部农村资本稀缺问题。
  仅仅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有效缓解西部农村资本稀缺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效率原则逐步成为资本流向选择的依据。东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完善,二、三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更高等现实,使西部农村在资本要素的市场配置中很少得到青睐。西部的农业生产大多分散于丘陵或高原地带,开展机械化、规模化等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较少,这加大了农业经营风险,降低了收益,外部资本进入意愿不足。
  服务“三农”的收益偏低影响了金融机构对西部农村的信贷投放。农村金融机构在市场化、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在降低经营成本、规避信贷风险、最大化股东利益等目标的驱使下,信贷重点逐步向城市转移。在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无论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还是新设立的村镇银行,都面对着更高的信用风险、交易成本等难题。服务“三农”的收益偏低,农村金融机构纷纷“农转非”。
  可见,西部农村资本稀缺既有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也缘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中资本向回报率更高的城镇和东部流动,因而,依靠西部自身和市场自发的力量是难以在短期内缓解的。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精神,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主动地解决西部农村资本稀缺问题,促使西部农村经济尽快摆脱低水平循环,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尽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其次,积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引导和推动资金、技术和先进的发展理念融入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加快推进西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增强其服务“三农”的能力。农村信用社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应主要立足农村开展业务;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其塑造成为新的支农主体;在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引导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社。同时,应加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扶持新型互助担保基金,创新抵押形式,以增强西部农村的信用基础,降低信贷投放的外部风险。最后也是最为基础的,西部农村应改善投资发展环境,调动人民群众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别是找准市场需求与自身比较优势的结合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尽快打破低水平经济循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回报率,不断增强吸收资本能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评《资本之王》 2011-12-22
· 苏州:外资注册资本突破1000亿美元 2011-12-15
· 兖矿以技术为资本参与境外能源开发 2011-12-0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