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全球金融局势尤为诡异的一年。 从金融事件背后隐藏的国家竞争战略来看,无论是美国祭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是玩得全球心跳的“美债抽风”,乃至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与欧元体系危机,均体现出在当今极为复杂的经济与金融格局变迁的关键时期,作为既有国际金融秩序的设计者与主导者为了维护在全球顶层分工中的优势地位有意为之的非合作性博弈。到了2011年年末,原本在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中国突然遭到国际金融资本的强烈阻击,更凸显国际金融竞争形势的险恶。看来,并不欠缺成为金融强国基本要素的中国,尽管有望在全球资本流动与金融博弈中扮演更为积极与主动的角色,但当今的资本主导国与依然强大的跨国资本未必乐见此种图景呈现。 在经典资本主义国家最为集中的欧洲,如今却因为主权债务危机而使得某些抗击打能力较弱的国家命悬一线,这再次无情证实,当今世界最懂得玩金融战略与战术的国家肯定不在欧元区。即便是工业实力雄厚的德国也还不是顶尖金融高手。这里必须提及英国,偏居英伦三岛的英国尽管在实体经济层面已经降为二流强国,却是当今世界不折不扣的第二金融强国。英国人对金融领域的专注与饱含国家智慧的金融发展战略,确实值得德法等欧洲大国反思。曾经前景无限美好的欧元区,头顶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光环,在很多经济指标方面把美国都甩在身后。可是,在握有诸多机制化霸权手段的美国面前,欧元区经济的致命脆弱就暴露出来了。 过去30多年来,为保住在全球金融与产业分工领域的顶层地位,继续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美国经常交替运用金融与贸易手段来打压主要竞争对手的现实挑战。即便是面对盟友日本和欧盟,也不例外。谁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与美国结成了紧密的战略同盟关系,但当日本在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发展威胁到美国现有地位时,山姆大叔还是毫不犹豫地举起了金融铡刀。精明但不高明的日本财经大佬们做梦也没想到,身为大哥的美国竟然会对自己下如此狠手。1985年的一纸“广场协议”夺去了日本的汇率主导权,表面看似强大的日本金融业因此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曾一度雄心勃勃的日元国际化的步伐此后再无实质性突破。从战略竞争的角度来看,经过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金融战略锁定,日本基本失去了挑战美国全球经济与金融主导国的现实可能性。 在日元失去挑战美元的机会之后,美国人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能对美国现实与未来核心金融利益构成实质性威胁的权力符号主要有两个:欧元和人民币。想必领悟迈尔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核心思想的人都知道,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力量,是不会轻易接受新竞争者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所以,世人看到,在欧元问世至今的12年间,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坎坷。特别是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通过极为畅通的美欧金融传导机制很快在欧洲产生了“达尔文主义”式的冲击,很快,希腊等欧元区最薄弱环节开始掉链子,现在甚至连意大利这个G7成员国也快守不住了。曾被寄予厚望的欧元,终于演变成为欧洲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足见,货币作为美国主宰全球战略资源分工的最后堡垒,是华盛顿难容他国染指的超敏感地带。美国今天在金融领域的国家竞争战略是清晰的:在英国的积极配合下,确保对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导权与金融产品的定价权,绝不容许资本主义体系内出现可以挑战美国的统一力量;另一方面,借助国际金融资本,设法遏制近年来积极寻求不断扩充行为边界的人民币的影响力。 目前,由美国主导、英国配合的全球货币大洗牌,已步入催生欧元解体的关键时期。假如欧元体系果真崩溃,则全球货币博弈格局有可能进入美国继续握有储备货币地位,同时力压中国扩充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阶段。一场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的金融大博弈,可能正在逼近我们。 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尤须冷静思考与检视金融国际化的诸多风险。从英美等金融强国发展路径的演变历史来看,基于经济实力成长谋求提高在全球金融分工中的地位进而主导国际金融秩序,只是现行工业化国家迈向金融强国的动因之一。一流的工业经济体系、成熟与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健全与完备的金融法律制度、敏感的风险意识以及与时俱进的金融监管,才是支撑金融国际化的内生性条件。在上述要素发育不成熟之前,中国的金融国际化战略切不可急于求成。 就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既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拔苗助长”。因为按照我们的设想,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简单的可兑换,而是有很高的标准和层级。首先是可替换;其次是要全功能的,国际货币的所有功能都要具备;其三是要大比例,即在国际货币体系与贸易与投资结算中要有足够的分量。假如中国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人民币迟早会加入由美元、欧元、日本和英镑等主要货币组成的特别提款权(SDR)俱乐部,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这不能简单地靠政府、企业和舆论的推动,主要还要靠一个内生的发育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热衷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舆论,有不少不免过于肤浅,甚至有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 中国在稳步推进金融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既要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以及成为金融强国的美好前景,更要看到面临的诸多约束条件。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中国在成为金融强国之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并相应做好理性应对不断出现的基于既有经济与金融秩序而生的各种压力和干扰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