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警示。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学腐败案件频繁曝光。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行政化趋势增强,以及与此相伴的高校中的权力过分集中。 有人提出,从源头治理高校腐败问题,需要将反腐倡廉纳入高校改革的全过程,以科研和教学为本,逐步“去官化”、“去行政化”,建设崇尚科研与求实的教育生态。要专家治校,建立由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取消高校行政化,把行政和学术分开,由学术权威决定教师的工资级别、职能,而不是由行政干部来决定。对此,笔者深以为然。但是,教授们在科研经费支配上不乏混乱现象,一些课题经费直接变成了个人收入,问题发展到极致演变为“穷教授VS富教授”的讨论。 笔者认为问题不在于教授的穷富,而是穷富的原因,富教授致富路径值得深究。基于此,科研经费腐败链是否会成为教授治校的反面教材?这一质问正当其时。 由此,窃以为,教授治校可能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当今天下,利来利往,是一个解构英雄的时代,谁也不能自称什么大师。尤其是某些学者教授屡屡放出奇谈怪论,甚是惊世骇俗。现在又爆出科研经费腐败利益链的新闻,虽然有炒冷饭的嫌疑,但也不缺乏警示意义。所以,不能指望出现所谓年高德劭的权威,建立教授委员会也不是上上之选。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产生,有人的地方就有无尽的欲望,唯一能够束缚欲望的只有制度。 建立健全金融实名制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才是题中之意。当前,这项制度不能一下子在全国展开,只是在某些地方试点,但不妨在高校中也要一试。效果如何,立等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