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胀压力缓解之后,明年的货币政策将更多的在稳增长和防风险方面发力。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正是出于这样的判断,会议强调,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同时,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预调、微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控物价的严峻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物价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在保持明年政策基调不变的基础上,同时会更注重灵活性,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欧美出口减少或欧债危机深化等外部冲击带来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 这也是就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所讲的,各国应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不断探索逆周期调控方式,强化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和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讲的更加明确。他指出,在金融风险存在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各国应建立金融风险监测和协调行动机制,加强母国和东道国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防范跨境监管中的道德风险,防止金融危机的外溢效应。 由此不难看出,明年货币政策重点一方面要强调保持稳定,继续强调稳增长和控物价,另一方面则要防范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也是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调控方式的内涵所在。 控物价让位稳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CPI同比增幅为4.2%,较10月份5.5%的增幅放缓。该指标已是连续四个月下降。 CPI的连续回落表明,经过今年上半年密集的政策调控,通胀这只“老虎”已被关进了笼中,政策重点将转移到保增长方面。央行此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尽管“十二五”时期,中国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但我们强调的是经济增速“柔性回调”,因此经济增速放缓的幅度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这是政策需要确保的目标。 货币政策会有更多动作以确保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经济平稳增长。12月5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至21%,被各界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意味着政府将采取多项其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净减少248.9亿元,央行外汇资产也出现近900亿元的净减少,这两个数据转为负增长均为近几年来的首次。 这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明年货币政策将获得很大放松空间的一个支撑数据。因为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番上调,其初衷即是为对冲外汇占款。现在资本已成净流出状态,抗击通胀明年也不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明年政策的着力点将由今年的控物价转为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