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大戏尚需完善“剧本”
2011-12-12   作者:林喆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临近年底,今年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开工任务已基本完成,明年开始,各大城市的保障房都将进入竣工、交付和分配期。面对涉及国计民生的保障房大戏,业内普遍认为,其制度“剧本”尚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随着保障房的陆续竣工,中国住房体系的重构也将出现实质性进展。
  日前在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地产中国网主办的“第三届地产中国论坛暨2011年度红榜典礼”上,与会专家认为,未来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整体框架还需做一个梳理和考虑。如果说,2011年是我国保障房及住房制度重构的“大幕开启年”,那么,2012年将是保障房及住房制度的“制度完善年”。今后,对于保障房的界定、保障人群的甄别、保障房的分配和退出、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筹集和滚动等问题,相关主管部门都应有统筹的制度安排和细化的执行政策。
  据笔者观察,在界定方面,目前保障房与商品房仍然存在挥之不去的交集区域,这以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为突出代表。很明显,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实质上是享受政策补贴的商品房,它们的存在必然会造成商品房概念的模糊化,同时也会造成保障房概念的模糊化。这种商品和保障双规交叉重叠地带的存在,最终会导致分配不公,进而影响保障房体系的健康运转。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展廉租房和公租房等租赁型保障房是大势所趋,十二五期间,这两类保障房将获得政府的重点支持。具体来看,廉租房运行的关键“支点”在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支持,而公租房建设重在市场化运作和货币化管理。对于这两类保障房所保障人群的遴选和甄别,也需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另外,如何规范产业园区集体宿舍、农村集体自建房、高校自建房差异化分配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我国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将使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左右。保障房体系除数量上的极大扩展外,总量目标和区域、结构期限之间也有相当大的调整,资源的参与程度也跟原来有很大的不同。但当前的保障房建设目标,是自下而上确定,又从上到下层层分解执行,这与市场实际的需求可能存在着不匹配的情况。
  从全国层面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央政府提出2009-2011年共建747万套保障房,而2010年当年的建设计划就上升到580万套,远超原定目标。到了2011年,又提出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共建3600万套,近三年来我国关于保障房的建设目标,经过三次非常大的调整。从省市层面上看,各省的任务也很不平衡,黑龙江由最初的85万套扩大到105万套,超过全国总水平的10%。但浙江是流动人口大省,其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只有10万套。
  还值得关注的是,保障房静态设定的建设目标和需求动态变化之间也不匹配。保障房需求,随着家庭收入的变化,也会动态调整。原有家庭的退出,新家庭的进入,因此保障对象的设定标准和范围也在变化。而静态的设定某一年度的目标,实际上很难反映这个变化。
  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的观点,保障房应该构建更为合理的制度框架,确立适度居住权的保障制度,由调控为导向的保障房建设转向民生导向的保障房建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各地密集出台保障房新政 打击骗购骗租乱象 2011-12-05
· "紧箍咒"能否卡住保障房监管乱象 2011-12-05
· 不要高估“完不成保障房禁建办公楼” 2011-12-02
· 保障房需谨防"挖坑待建"滥竽充数 2011-12-02
· 住建部“重算”保障房开工率 2011-12-0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