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流淌着悲伤的河流。在江西德兴和乐平等地,江西铜业集团下属的多家矿山企业,多年来一直将工业废水排入乐安河,祸及下游数十万人,农田抛荒、癌症高发、血铅超标、水质恶化,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然而,面对现状和怨责,有关方面却纷纷打起了“历史牌”。 说起赔偿责任,排污企业亮出了20年前的“历史协议”。在乐平,40多万人承受的污染之痛,一直按照当年政府与企业达成的区区每年18万元的额度进行赔偿,人均几毛钱。与污染造成的巨大损失相比,企业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说起污染责任,当地矿山企业和环保部门异口同声,将账算到“历史原因”头上。理由是,德兴早在唐宋年间就有采铜历史,污染主要是由于历代废弃的采矿区产生的,现代企业不应代历史受过。 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数十万民众应该去找唐宗宋祖理赔,应该反思盛唐、两宋繁华的“环境代价”,应该……还是打住吧。借用某非著名相声演员的一句台词:你这么说,你自己信吗?我的回答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仅仅从专业角度来看,排污企业、有关部门难辞其咎。且不说触目惊心的污染现状,也不说有关人士表述的自相矛盾,单就从判断重金属污染的关键指标来看,有关方面一直以地表水监测正常为由,证明排放达标,殊不知土壤检测数据才是更有说服力的指标。仅有地表水监测结果,根本不能作为重金属是否超标的依据。但是,当地环保部门从未做过这一检测,也就是说,重金属污染尽管病象沉重,但技术上的诊断工作远未真正开始。这一方面有着本不该出现的设备缺乏原因,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和有关部门推卸责任提供了遁词。 清人魏源曾说: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不妨续上一句,把今人的责任推给古人,是为“赖古”。虽然“不为古人埋单”的理由不值一驳,但多少也提醒人们从历史角度审视污染问题。这么一来,历史底牌就翻开了。长期的先污染后治理思路,累积了大量环境欠债;GDP至上的政绩观念,让当地政府不惜以低廉的环境成本吸引污染项目,宽容甚至放任企业排污;基层环保部门的监管职能一直弱化,使防污治污工作举步维艰…… 如果说存在历史原因,上述这些才是真正的历史原因。当然,这些也是延续至今的现实挑战。治理矿业污染,补偿一方百姓,只有在追溯历史根源、正视现实问题的反思中起步,才能找到真正病根,开出见效药方,让深受污染之害的乐安河沿岸百姓得以安享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