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在取消农业税、增加对农民补贴、加强对农业投入等背景下,我国的小麦、大米、玉米等主粮产业得以保住95%的自给率。但后十年如果想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压力巨大,需大幅度增加对农投入、补贴等。
当然,这不是说我国的农业没有优势,与粮食相比,养殖、蔬菜等经济作物还是有一定价格优势的。粮食种植基本上优势不明显。因为粮食作物属于土地约束型产业,每亩的粮食产量有限,主要靠面积扩大、改良品种提高总产量。而经济作物,包括养殖、蔬菜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较多的劳动投入,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相比,一个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养殖与蔬菜一般来讲比国际同类产品有价格优势。
过去有不少专家设想,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农业应该提倡两个市场,即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兼得,可以搞大进大出,也就是说用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养殖、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来换取外汇,进口我国没有优势的粮食作物。实际结果发现这个设想落空了。主要是外国的便宜粮食好进来,但我国便宜的养殖、蔬菜产品出不去。WTO对涉及到动植物检疫有特殊条款,此条款被许多发达国家作为借口来限制进口我国的产品。近十年来WTO的农业谈判也一直没有实质进展。
入世十年之后看,国际大农场生产的洋大豆由于规模大成本低,很快占领我国市场。我国的大豆主要产地集中在黑龙江,黑龙江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但面对国际农场的规模,只能属小儿科。目前我国的大豆已近80%以上来自国际进口,国际食用油波动,国内也要紧跟着打喷嚏。因为大豆的定价权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手里。
在加入WTO之前,我国不少农产品还是贸易顺差,比如玉米、大米,而现在基本上都变成进口了,而且进口的压力愈来愈大。今年猪肉价格连涨,玉米与猪肉等进口量激增。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已从2001年118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719亿美元,年均增幅22.2%。WTO之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一直顺差,但加入之后仅4年,我国就开始出现农业贸易逆差,以后是连续逆差,2010年达到230.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4.7倍。
十年后对我国的农业入世作个小结,就是经验与教训都有,经验就是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把农民组织起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教训就是关键性产业必须设立产业安全标准,进行全方位的扶持支持。否则,如果粮食产业都以国际市场价格作为国内定价的基准,我国的粮食产业会很快垮掉。国内粮食定价不能参考国际市场,而应参考与我国同属小农户的日、韩粮食产品定价。从国内背景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收入、打工与种粮的收入、农资涨价与粮价的收入等愈拉愈大,在这种背景下,粮食产业需进一步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