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商业化,割断旅游文化命脉
2011-12-07   作者:吴佳珅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近日,某旅游网站公布了一项针对旅游满意度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游客对景区的差评中,有34%的游客对景区商业化气息过浓表示了不满。此调查结果公布之后,再一次引发人们对旅游过度商业化的关注和讨论。
  近些年来,旅游热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旅游过度商业化的状况引起越来越多游客的不满。分析旅游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景点门票价格居高不下,“五一”、“十一”假期借机涨价;二是破坏自然生态、人为制造假景点;三是旅游区成为闹市区,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四是不顾景点本身的承受能力,对游客数量不加限制,人山人海破坏游览体验。旅游过度开发不仅影响游客游览感受,更严重的是,危害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使许多原生态的风景和非物质遗产一去不复返。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旅游景点的管理者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择手段。二是游客的消费心理也需要调整:明明是去偏远的地区游览,却依然希望享受到与大都市一样的娱乐设施。与我国黄山、泰山等游览胜地缆车到山顶相比,日本富士山虽然高达3776米,却不设任何缆车,就是上山公路也只修到2000多米,剩下的路没有台阶。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富士山的原貌,也让游客表达出对自然的敬仰与尊重。
  还有,为了满足部分游客的购物需求,在景区适当设置一些购物点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把握好度。旅游景点的维持和发展离不开经费,但过度的商业开发会让景点的功能发生根本改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许多公园内见不到宾馆饭店,有的只是供游人野营的简易基地、高质量的游景道和各种向导性的指示牌。这些基本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干扰和影响,使人为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保持了和谐统一。
  对于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早在1985年,我国就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至今年6月,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共有41项。这些成果彰显出我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决心。
  今天,我们在西湖湖畔散步,还可以想象千年前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篇。诸如西湖之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样一笔宝贵财富,当代人应好好珍惜,切不能用过度商业化的开发割断延续多年的文化命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第三代汽车钢2014年前商业化运用 2011-02-24
· "迷雾"笼罩古夜郎 商业化之路纷争不断 2010-12-31
· 太阳能热发电2015年开始商业化 2010-09-30
· 赖小民:华融商业化转型方案初稿形成 2010-09-28
· “效果好”不是治安商业化的理由 2010-09-1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