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遇到的麻烦还将延续多久?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用“漫长”来描述未来的复苏之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隧道前方不时透出一线光亮。走近时,它似乎又很遥远。眼下,非但无法看到确保复苏的支撑点,警钟更响了。 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之后,世界经济似乎回到原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表明,从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至2010年,全球经济体财政赤字占全球产出的比重平均上升了15个百分点,全球公共债务增加约15.3万亿美元。巨额债务导致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集中爆发。 更加糟糕的是,主权债务已经让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严重受损,经济萎缩导致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进一步恶化,各国被迫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去杠杆化”效应将使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收缩,市场流动性下降导致投资信心不足,资本溢价风险放大导致借贷能力大幅下降,并通过投资乘数使经济加剧下滑。为遏制经济复苏放缓,各国加强对危机的干预又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样的恶性循环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债务依赖型经济走到了尽头。 此轮经济低迷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政治因素开始更多地搅进经济决策之中。在欧洲,欧盟与欧元区制度设计的缺陷与债务危机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美国有关减赤方案的争论演变成国会山的政治较量。随着美国大选全面展开,政治因素的作用会更加突出。美欧政经体制变革受阻为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 旧有增长模式失灵的深层次顽疾难以在短期内有效解决,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与风险将进一步上升。主权债务的“金融堰塞湖”效应还将严重困扰世界经济,而作为供给端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着通货膨胀,要素价格、劳动成本以及货币快速升值等多种压力,多年来依靠低成本优势的出口高速增长受到挑战。新兴经济体需要从外部需求推动转向内部供给推动,不仅需要调整“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发展的不平衡,更需要通过整体经济不断地向高价值链的产业端移升,推动供给结构的转型,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型增长。 经济学家的警告是多重的:“我们期待的好日子恐怕很难再来”,“世界经济正处于二次探底的边缘”,“亚洲不可能是经济发展的永动机”……这些警告听上去有些危言耸听,但最好还是不要当作杞人忧天。当世界经济的“脾气”越来越难以捉摸时,最有经验的经济学家恐怕也很难估计到下一次袭击何时来临。也许,扑朔迷离的不确定性就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不确定之中可以确定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低迷将难以轻易跨越。 矛盾重重、险象环生的世界经济让增长调整没有退路。如果只是延缓或转嫁风险,而不是着眼于经济模式的转型和调整,世界经济不但难以走出衰退,反而会使危机周而复始。在一种不确定的经济氛围中,只有靠不懈的改革创新,才能赢得更加清晰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