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忙于断定楼市限购措施将于某一时刻退出,都是在猜。接续机制尚未建起来,新局面尚未造成,限购能言抽身而退吗?单说1000万套保障房工程,才刚陆续破土推开,步调参差,以常规建设周期推算,没有两三年,是住不进人的。若就这样贸贸然撤销限购而任其青黄不接,市场走向势必将变得莫测,池鱼之殃,恐复重演,这后果谁人乐见? 回首过往,我们的经济政策,历来就被一种点到即止的误解缠绕。这恰是当前要努力避免的演进趋向。须知,今次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与以往不同,不破不立是个基调,唯有将这点一以贯之,届时方能讲到真正的大功告成。那么,何谓破?又何谓立?破什么?立什么?已有的失序、无规则、无效率显在其列。20年住房体制转型大干快上疾风劲扫,把一个住房体系全新改换,然而这其中由于转变初期普遍不能免除的急躁心态所导致的偏颇也表现明显,过于唯市场、唯资本地一边倒,到最后便治丝益棼,悉为炒资作了嫁衣裳。这种与房改初衷事与愿违的失灵局面,往往化主观上的有力行动为客观上的被动无力,愈是推进,其机制愈是支离破碎,利益构成愈是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为此投入治理的成本靡费过巨,功效又不彰,既然这一旧的机制已不堪维系,最好的办法不外改弦易辙,先破再造。 但是当下刚刚点题的这个“破”字,并不是指将原有一切全部推倒,而破后之立,也不是说维持现状原地踏步的小修小补。可想而知,退回原点已不可能了。这时候的“破”,只有通过另植一套机制来改变甚至冲击旧有的利益分割困境,从旧格局中突破出来,才能找到新的方向和良好的导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固有利益主体将随旧有结构一道被分解。必唯其如此,市场也好,保障也罢,才有可能造出一个坚实的基础,得到一个更生的机会。这也是本次调控之所以不可与以往的收收放放同日而语的地方。 故而目前表现在房价上面的波动起伏,只是问题之表,而在其里,则是一个新生的住房体系的萌动,其意义无论是对市场还是对民生,都是有益的。现在,落实这一指向,天时地利人和等样样要件都已具备,乘势而为,是有很大胜算的。 因此,此时讨论撤退不撤退,不合时宜,不仅困扰人心,且无形中又为资本利益链上各个体的消极呐喊助力,对稍有眉目的局势产生无谓的干扰。这些年,凡遇调控,有诉求的相关利益方总要弄出极大响动,多方鼓噪造势。典型的说法,无非是房价下跌是有房者都反对的事情,又说价格一旦大幅下跌将引至巨大动荡和严重后果。而这些年的实践,又总让这些鼓噪不攻自破,事实从来是向相反方面发展的。这消极声音背后,分明是某种心态失序与痼结所肇端。也正是要赢不要输、要涨不要跌、要高潮不要低谷,赢时不知足,输时不服气,涨时狂敛无已,跌时躁动不安的狭隘市场心理,严重制约着市场制度的发育。而市场制度的形成与完备,首先就该扭转这种心态。从某种程度来说,市场心态上的破除与重立,是全部市场制度得以确立的先决条件。 这一次楼市调控,引发的思考及其意义可以说是深远的。至少就观念层面上,人们有机会从这样一次大裂变中得以尝试去更新、调适自己的视野,增进对市场的认知。坦白讲,进入市场,投资就是在押注,无分专职与业余,押大押小凭的是经验、技巧与运气,如何面对和接受变化莫测的结局,却需要参与者本身具备充分的游戏操守与职业素养。一旦参与,就要懂得发自内心地去尊重、认同与维持每一局,并对自己每一次决定负起责任。这其实就是一种规范的成熟的市场精神。 可是,一年多来楼市调控所收到的反应告诉我们,目前这种市场精神非常稀缺。很多人对于市场的剧烈变化往往没有准备甚至不能接受。不过达观一点看,这未尝不是阐释调控的切入点。它教谕给我们,无往而不利不是规律,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市场存在。哲学上讲任何物质都处于变动这一常态当中,因此,市场参与者们理当明了这样的道理,其一,愿赌服输,投资也一样,服从市场的决定,而不是站在它的反面;其二,不确定性永远存在,风险一般总是藏伏在收益背面,这样才使事物变得平衡;其三,不要试图当什么“常胜将军”,更不要梦想着稳赚不亏,天下没有这样的市场。 为打造一个健全完善的住房体系,清场洗牌是大势所趋。但心态上的破与立和外在制度的破与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像商鞅立木为信那么简单。根据经验,心态建设有很强的被动性,且滞后于制度建设,甚或受其影响,因这其中有一个既成事实的效应存在。所以,制度性再造,应该略走在前面,宜一鼓作气做出一个局面,之后让人们从心理上慢慢适应。至少在楼市上,这是现阶段的迫切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