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信托业,2011年无疑是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一年。稳健货币政策以及新一轮加息周期的确立,使得支撑信托公司盈利的传统业务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杠杆化经营时代,信托业已无法像过去一样单纯依靠贷款类银信合作或房地产信托的规模扩张来安享收益,信托公司正面临自有资本匮乏而急需补充净资本的窘境。与此同时,随着《关于规范信托产品营销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的下发,信托营销元年启动,又将对信托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几年来,监管部门对银信合作业务出台实施了多项政策规章,对信贷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设定了若干规范措施,目的是使信贷类银信合作产品规模自然回落。但商业银行在信贷规模被严格管控的背景下,仍有很强的信贷投放冲动,表外信贷爆发式增长的势头,也使得上述政策效果并不明显。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银信合作业务余额为1.67万亿元,与年初比变化不大。 银信合作业务对于信托公司来说是“通道”类业务,但由于规模可以很容易做到很大,所以“薄利多销”,对于部分规模很大的信托公司来说,银信合作业务的利润占比可能会较高。但是,传统的银信合作,只是信托业在紧缩货币政策条件下的谋生之路而已,尽管现阶段可采用诸如“资产收益权”等形式来规避政策风险,但如果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这种通过合作条件的变化寻求符合政策要求的新模式,恐怕也会失去继续发展的空间。因此,在《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约束下,信托公司必须降低对通道类业务的依赖,增强净资本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水平,转变业务模式。 在2009与20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通道之一,许多信托公司也大大受益。但自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行大范围的调控以来,信托公司和房地产信托产品都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紧缩使得房地产商融资渠道被“截断”后,房地产商渴求资金的欲望越发强烈。据不完全统计,三季度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达3216.67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2864亿元的发行总量。伴随着发行量的不断增加,监管层多次暗示信托公司暂停房地产信托产品销售,同时作出多次口头警告。因此,三季度房地产信托已出现环比下降趋势。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房地产信托走弱已是大势所趋。 一度,高回报的矿产能源信托被认为是能代房地产业务的成熟业务,然而,高风险却成了制约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发展的主要瓶颈。今年上半年,共有12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34款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达74.98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9.19%。收益率可以与房地产信托媲美,而宏观政策对此类产品没有限制的背景下,矿产资源类信托的规模却仅为74亿元,可以推论,风险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原因。在当前的政策、金融环境下,矿产资源类信托的风险基本集中在矿产资源领域自身。按照矿产资源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类信托风险相比较,该类信托的风险在探测开采、生产运输、宏观调控等环节均存在风险。除此之外,矿产能源企业的现金流难以控制,也是这类信托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非系统性风险。因此,矿产能源信托产品也很难大规模设计和发行。 现阶段,票据贴现信托业务也是被众多信托公司青睐的业务之一。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只要通过银行验证票据的真实性,就可以规避这类业务的风险,同时获得稳定的收益。但在今年6月银监会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后,这类业务就开始受到约束,把这类业务作为信托公司长期的赢利点,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鉴于信托公司证券账户开户、PE退出等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信托公司难以依靠此类业务实现大发展。 截至今年三季度,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可这并不是一件能让人拍手称快的好事。在依托银信合作和房地产信托获得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信托行业整体产品创新能力下降的事实,而缺乏真正的资产管理能力,正是信托业高速发展的硬伤。在《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信托产品营销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以后,信托公司正在致力开发诸如类基金型的产品,以此转变自身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当然,这个转变,有个大力提高自身资产管理能力的前提。 如果说,2011年是信托公司探索新业务的一年,那么,在资金成本杠杆化、行业监管环境逐渐增强的背景下,2012年将是信托公司转型的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