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领域改革不能仅限于机制
2011-11-30   作者:沈洪溥(经济学博士)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垄断到底是挣钱还是赔钱,这事关垄断性质是善还是恶,本来是个不需讨论的问题。但有时偏偏就是个问题,乃至令是非曲直都变得无比模糊。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前9个月国内炼油行业净亏损为11.7亿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财报称,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分别达到了415亿元和230.9亿元,总计645亿元。如此,确实符合“共和国长子”的形象。然而当我们全面审视两大油企的财报时却可以发现,前三季度两大集团的净利润为1600亿元,相当于日赚6亿元。
  更吊诡的是,依发改委的数据推算,我国炼油全行业亏损额仅为两大石油公司炼油业务亏损额的1.8%,这也就意味着国内除两大公司外,其他炼油企业前9个月盈利高达633亿元。事实上,长期以来,两大巨头占据着国内炼化市场的八成以上,且旗下炼厂多为千万吨级别,相比之下,存活在夹缝中的地方炼油厂普遍规模较小,即便保证油源、开足马力,也难以达到600余亿元盈利。可见,这数据上的巨额亏损,也许不那么贴谱。
  笔者以为,这一切全在于迄今为止的成品油领域变革,还远未进行到底,垄断格局不仅没有破除反而在强化,并在不断地自大、自肥。
  确而言之,昔日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看似热闹喧天,但本质上改的只是定价机制。所谓国际油价保持在某个水平之上多少天,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可以变动几个点。显见,这种规则没能改变市场的基本格局,更谈不上触动积弊。
  现实中,成品油领域的垄断仍存在并不断固化,定价机制改革对几大石油巨头影响极小。无论价格如何变动,原油进口、炼油产能的优势摆在那,根本无法超越。在不触动中石化、中石油垄断格局的前提下,进行定价机制改革,显然作用有限。
  在此背景下,如果借助财技操弄利益转移机制,就会形成无法破解的黑箱难题。从中石油、中石化大倒炼化业务亏损苦水,但其销售端却大获利益的现实可以发现,石化双雄下游销售的利润已完全填补了其强调的炼化板块亏损,所属炼厂压低价格也更像是刻意而为。有例为证,从今年年初到10月,炼厂给予加油站的成品油批发价相比发改委规定的最高零售限价,竟然相差千元以上,这样的“批零倒挂”意味着,加油站每销售一吨汽油,可以赚逾1300元。这样便可收到一石两鸟效果——一方面可给发改委施压提高油价,一方面又可摆出亏损姿态向国家申请补贴,但最终结果,却是赚得盆满钵满。更有报道称,为提高炼化工艺水平,国家曾一度对中石油、中石化划拨专项资金,用以升级炼厂装置,但在某些地方,石油巨头的分支企业却宁可产能闲置,也不愿开足马力为社群纾困,更遑论落实普罗大众对其一贯的强化管理、控制成本、厉行节约等期许。
  有些地方财政也希望能从垄断者的收益中得到更多利益,上可以利国库,下可以增就业、扩投资,但培养一两个垄断企业,特别是能源类的垄断者是极具危害的,不仅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的交易成本,也难说能维护居民家庭的实际利益,且随着其资源掌控能力的强化,谈判能力的提升,日益有尾大不掉之虞。
  总而言之,媒体提出的“谁赚了633亿 ”之问,以及频繁爆出的油荒闹剧,都是表象。核心都在成品油领域的变革只限于机制。未来,如果不解决垄断问题,那么有关的各种闹剧也将永远没有谢幕的时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