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控通胀与保适度增长的平衡点
2011-11-30   作者: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谭浩俊

  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要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经济工作,而且要在全面分析和研判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一年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思路,因此,在每年会议召开前夕,都会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在国际国内空前复杂和微妙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究竟如何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与优化,究竟如何更好地把握大局、掌控全局,确保经济不出现大起大落,世人更是高度关切。
  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欧债危机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到债务危机的漩涡之中;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低迷,且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不仅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而且极有可能把世界经济带入新的谷底;中东及北非地区动荡不安,造成资源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越来越差,越来越难以预料。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CPI连续高位上涨,虽然从10月起出现了下降,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没有完全消除;由于政策持续紧缩和出口严重受阻,以及内需没有有效启动,实体经济发展不够理想,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十分困难的局面;在楼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相关产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加之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了资金链紧绷的现象,导致宏观和微观两端都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中国的货币政策如何调整与优化,不仅显得极为重要,而且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毫无疑问,不久前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以及近期央行对这一要求的重申,将是近期及以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基本格调。也就是说,稳健的总体思路是不会改变的。只有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再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而从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增贷款余额的反弹,以及央行对浙江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恢复来看,货币政策显然已开始了具有针对性的适度微调。接下来,还会采取哪些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是看经济形势的变化。
  如何在控制CPI上扬与保持适度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结合点,无疑是当前政策调整和优化最需要考量的因素。这需要相当的智慧和胆量。今年以来,控物价、防通胀一直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虽然10月CPI涨幅有了明显回落,通胀的压力有所减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价已经完全进入了下降通道。实际上,CPI涨幅回落的基础并不牢固,流动性过剩、生活必需品价格不稳定、季节性上涨等因素仍然存在,不排除CPI涨幅再次反弹的可能。因此,政策的调整,需万分小心,决不能对刚刚进入下降通道的CPI再产生负面作用。同时必须注意,由于外部经济环境过差和政策的持续收紧,经济增速也出现了明显放慢趋势,迫切需要通过政策的调整防止经济增速继续放慢,尤其要防止经济增速急剧下滑。
  笔者的看法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货币政策调整的侧重点主要还是应当放在公开市场操作、资金回购等方面,而不具备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的条件和空间。即便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也要放到明年一季度以后。特别是降息,不仅仅是政策的重大调整,而且带来的各种预期也很难把握。如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府融资平台的整治等。
  由于经济增速放慢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以中国当下的实情,已不允许经济增速继续放慢,更不允许经济严重下滑。因此,在货币政策难以有较大调整的情况下,应当更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让财政政策变得更积极、更富针对性和影响力,以弥补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缺口”。
  那么,如何才能让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防止经济下滑中的积极作用呢?减税当然是最好的促进手段。已经提出来的措施是结构性减税,当下关键在于,结构性减税的着力点到底放在哪里。因为,按照目前的经济结构和企业经营状况,结构性减税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笔者认为,目前亟需通过减税手段保护和促进的,是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它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居民就业、居民收入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角度考虑,对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也要通过减税手段,促进其健康发展。
  除结构性减税之外,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减少政府性开支,腾出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如贴息、建立政府性担保公司、财政直投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体现政府与企业、百姓共度时艰的决心和态度,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外,通过财政资金鼓励生产性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也是积极财政政策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经济增速放慢,一定程度上与民间投资没有及时跟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方面,财政政策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同时,垄断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也能有效刺激民间投资。
  当然,也不可忽视财政政策对扩大需求的作用。在出口受阻、固定资产投资不能继续维持高增幅的情况下,扩大需求势必成为最主要的渠道。但是,在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扩大需求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因此,诸如前几年那样的鼓励家电下乡、旅游等财政政策措施,还可以继续实施。同时,对农村生产资料的更新和添置等,也应作为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重点。
  从总体上讲,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协调。而财政政策的积极面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减税、财政贴息、刺激消费需求等方面。而货币政策则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灵活性和针对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全国人大财经委:继续控通胀 2011-07-17
· 控通胀政策短期难变 2011-04-18
· 调控通胀需要釜底抽薪 2011-04-14
· 控通胀 成品油岂能置身局外 2010-12-2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