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38号文公布,将清理整顿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各类交易场所。政策的“靴子”终于落定,国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明了对交易所发展的态度。 据了解,此次清理整顿工作涉及的各类“交易所”将达到300多家。尽管国家政策早已发酵酝酿,但消息一出,还是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说“太严格了”,交易所下一步发展会被捆住手脚;有人悲观地认为,清理整顿会造成市场哀鸿一片,一批交易所会因此消失;还有人说,这是市场的倒退,交易所的创新又回到原点…… 一项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声音。涉及交易所的政策影响很大,是因为它直接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断了一些人的财路,砸了一些人的饭碗。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少数人利益与大多数投资者利益的博弈,政府责无旁贷地要站在广大投资者的立场,维护市场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是政府的角色和职责所在。 规范市场正是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现在的清理整顿不是为了向后走,而是为了朝前看,为了让市场走得更远、更健康。交易所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几个月内,文交所就上马了30多家,没有门槛和规范,发展无序,这种情况风险很大。因此,目前对风险的最佳控制方法是:尽快设置试点,将规模较大、影响较广、规则较规范、内部风控较严格、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交易所作为试点,有序发展,控制风险。若干年前,政府清理整顿全国各地证券交易所及证券交易中心,并果断设立深圳、上海为试点的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交易所作为金融工具,要辩证地用,用不好是投机工具,用好了就能促进金融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有效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实现良性发展。因此,风险如何控、交易所如何用,考验政府管理部门的智慧。这次国务院的清理整顿文件,对各类交易所的发展划出“红线”,各个领域还应该制定更为严密细致的实施细则,杜绝“一刀切”简单思维,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清理整顿后,都有交易所换着花样再次复活。这就提醒我们,开展清理整顿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为过剩的资金寻找到新的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流入合适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