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的央行数据显示,10月外汇占款出现负增长,这还是近4年来的第一次;11月23日发布的1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也创32个月来的低位。与此同时,政府高层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世界经济出现长期衰退的担忧。也因此,政策放松拐点将至的声音渐起。
11月汇丰PMI初值仅为48%,尽管是初值而非定值,比10月下滑3个百分点也可能有偶然性,但还是无法忽视,眼下国内需求不足和欧美经济的疲弱都在放大着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比如,10月份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滑11.6%,这一领先指标预示着房地产投资和建筑材料需求将出现下滑。又如,截至11月2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为负。中国出口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出口不振,人民币升值以及订单减少使三季度出口下滑趋势非常明显。
世界经济或陷入长期低迷已成共识。用王岐山副总理的话说:“不确定之中可以确定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对中国来说,外部需求回落将成为下一步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若内外部需求同时回落,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10月汇丰PMI高达51%曾让人为之一振,于今看来,这短暂的的扩张更多是阶段性的。已出台微调政策的保增长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0月外汇占款余额的初步数为25.5万亿元,较9月末余额下降248.9亿元。这是近4年来当月新增外汇占款首次出现负增长。众所周知,为了应对热钱对冲增量的外汇占款,去年以来,央行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在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胀的同时,也使得货币供应量骤减,特别是令中小企业陷入资金困境。10月末,M1同比增长8.4%,连续22个月下降;M2同比增长12.9%,创出10多年来新低。目前外汇占款出现负增长,显示热钱出现撤离迹象,这不仅降低了货币对冲的压力,还意味着基础货币存量减少,表明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大增。虽然,单月外汇占款变动还说明不了什么,但一旦外汇占款变化具有趋势性,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就在情理中,顺理成章,人们期待我国货币政策会迎来新的变化。
仿佛就是为此提供佐证,11月25日起,浙江省6家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6.5%恢复到16%。这些银行存准率向正常水准的恢复,很难说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而且,这种调整的总体影响也很小,但这毕竟是央行去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首次向下实施调整,具有象征意义。甚至有人预言,宏观调控政策的拐点正在逼近。
无疑,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通胀压力的减缓,货币政策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但说政策拐点来临恐怕还是早了点,由此而期待货币政策的全面放松更是大错特错。已有的举措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若看作定向宽松政策的组成部分可能更为准确。毕竟,导致我国经济趋缓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世界经济不振、外需疲软的影响,也是宏观调控的结果,还有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成本提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压力加大的制约。而以前那种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即便为了保增长,在今后的政策调整中,也不会再搞信贷爆发式增长的大规模放松,即使存款准备金率需要逐步下调,调整幅度也应以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回归到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相适应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