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活水源头”,怎么减赤
2011-11-28   作者:王勇(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美国国会下属“超级委员会”日前宣布,该委员会未能就削减联邦赤字达成协议。总统奥巴马随后发话,如国会无法达成削减赤字新方案,他将对修改自动削减赤字方案的做法行使否决权。美国减赤缘何如此困难重重?有人说,是因为美国国会两党各有打算,相互扯皮。但笔者认为,这只是表象,只要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华盛顿就无望从根本上削减财赤。
  今年8月,美国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项削减联邦政府赤字妥协方案,该方案第一部分要求在十年内削减赤字9170亿美元,同时将公共债务上限提高9000亿美元,该项内容已启动;第二部分是在国会成立由12名两党议员组成的“超级委员会”,负责在11月23日前就第二部分债务上限以及削减1.2万亿美元以上赤字的具体内容提出建议。如届时未能达成妥协方案,美国将在2013年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即在十年内对等削减国防等安全开支和国内其他项目开支共约1.2万亿美元。如今,减赤大限已至,但两党议员组成的有“超级委员会”之称的减赤特别委员会成员观点仍严重分歧。主要矛盾在于民主党不希望在社会福利计划上削减过多开支,反而要给年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富人增税,以缓解联邦政府财政压力;而共和党则不愿在增税问题上让步,尤其仍继续坚持不惜代价保护占人口2%的富人利益,导致目前的僵局。可见,在美国经济真正复苏之前,减赤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就根本找不到“活水源头”,在现有捉襟见肘的条件下靠发债来“拆东补西”,受债务上限的制约;对富人增税,又难过共和党这一关;对平民增税或削减其正常的福利开支,恐将酿成更多“占领华尔街”行动。难怪两党无论怎样也谈不拢。
  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令削减赤字变得愈发困难。10月19日美联储公布的褐皮书报告显示,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活动略有升温,民众支出增加,但就业市场缺少改善迹象。尽管11月2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报告称,10月有39个州的非农就业人数有所增加,36个州的失业率有所下降,表明美国大多数地区的就业市场都正趋于稳定。但同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库存投资大幅下修拖累,第三季度GDP年率增长由2.5%修正至2.0%,仍不及上一次美国商务部的预期。更值得注意的是,疲弱的房地产市场也成了美国经济复苏的软肋。尽管近期部分辖区房地产及建筑行业有了小幅改善,但住宅及商业地产的整体状况依然疲软。自2006年初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美国房地产市场便持续低迷。自今年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以来,美联储官员一直表示要支持房地产市场。此前美联储波士顿联储银行行长罗森伯格已直言,房地产部门问题是“经济复苏的主要挡路石”。日前,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发布的10月二手房签约销售报告显示,10月二手房销量从9月的490万幢增至497万幢。东北部州10月二手房销量下跌5.1%,中西部、南部和西部诸州销量增长;二手房中位价同比下跌4.7%至16.25万美元;全款销售占比从9月的30%微跌至29%,意味着贷款标准仍然严格,投资者和投机商兴趣有限。整体而言,房地产市场依然无多大起色。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下一步,估计美国所有政策的制定都会围绕经济复苏大做文章。首先,欲减赤,先增赤。9月8日,奥巴马总统面对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发表讲话,呼吁国会批准一项《美国就业法案》,总计涉及4470亿美元,以减少税收等方式刺激就业。如果奥巴马提出的就业法案能付诸实施,尽管短期内会增加赤字,但从战略上看,不失为一项有利于减赤的根本之策,因为有利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其次,或许还要推出刺激房地产消费的政策。尽管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是触发本轮美国经济衰退的直接因素,但罪过并不在于房地产市场而在于政策。所以,华盛顿如能通过推出一系列财政金融促进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消费活跃化,应能增加经济复苏的强度和力度。当然,同时得加强金融监管,避免再走次贷危机的老路。还可以考虑的是,推出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政策。比如政府可以采取对回流美国的资金实行减免税鼓励等优惠政策,对美国在海外投资的资金甚至全球的资金产生吸引力,使其回流到美国市场。因为,只有这些资金回流到美国市场,进入实体经济当中,才能有效降低高失业率。奥巴马一再要求推动美国出口增长。如果美国专注于对全球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的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应能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升就业率。就美中贸易而言,如果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就能取得实质进展。并且,依靠其科技、资源、市场机制等有利条件推进美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发展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其经济社会长期效益将明显大于短期效益。问题是,眼看明年大选在即,支持度徘徊在历史低点的奥巴马政府还有那份定力吗?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吴敬琏:旧体制惯性使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过慢 2011-02-09
· 旧体制惯性使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过慢 2011-02-09
· 澳大利亚人对生活水平信心下降 2010-12-28
· 太子奶高管揭秘李途纯奢靡生活 水龙头5万一个 2010-08-30
· 生活水平提高,仅有必要条件不够 2010-07-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